8/30/2007

看不懂的结构

这是美国某地方政府公文中的一段,谁能告诉我句子到底是个什么结构啊?拜谢!个人怀疑其中有错。

the attached are true and correct copies of all documents filed from and including the restated certificate or a merger with a restated certificate attached of XX company.

8/24/2007

Syracuse

碰到一个大学名字,叫做University of Syracuse,说的是一个合伙人从那里毕业。本来想直接用Syracuse大学的,转念一想还是做得尽可能仔细点。于是查了一下手头的资料,所得如下:

Syracusae 叙拉古(锡拉库萨) [意] 15°18'E 27°04'N

Syracuse 锡拉丘兹 [美]101°46'E 37°59'N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型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7月版,第722页。

两地相隔万里啊。

给译文加上"美国"二字,修改成"美国
锡拉丘兹大学(University of Syracuse )"


8/21/2007

Bei Ke Fails Me

贝壳同学飞快地把《劳动合同法》翻译成了英文。由于版权问题,我们不能用他们的,要自己做。当然,翻译中的借鉴是可以的,甚至有人提议把他们的版本"修改"一下用。无论如何,拿过来仔细一看,发现贝壳的东西让我很失望很失望。其他不说,同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谓语动词这样的"硬伤中的硬伤"也有。可能是迫于时间压力,来不及校对才有如此错误。无论如何,实在令人遗憾。

强调一遍:即便是法律翻译,也不能逐字去抠,那是死译。没得活路。金山词霸+拍脑袋是不行的,那是金山快译,有IT技术含量,没有人的技术含量。

中译英的过程是:查阅各汉英字典――查阅各英汉字典――查阅平行文本――斟酌平行文本――结合语境分析适用性、根据对象读者考量结构――再通过平行文本校验――甚至请目的语母语读者检阅。除了最后一环属翻译个人能力之外情形,其余都是译者必须执行的步骤。如此过程下来都无法确保产出"接近完美"的文本,何况当中偷工减料者乎?

8/18/2007

政治坐标系测试

中国政治坐标系测试(北大未名版)http://blog.farmostwood.net/politics_bdwm

本测试的目的是反映答题者政治、经济与社会观念"左与右"的坐标 。X坐标反映政治观念,负值为左(Authoritarianism),正值为右 (Libertarianism)。Y坐标反映经济观念,负值为左(Communism, Collectivism),正值为右(Neoliberalism)。Z坐标反映社会文化观念,负值为保守(Conservati sm),正值为自由 (Liberalism)。本测试系统建立于中国政治价值体系基础之上,试图充分反映中国的特殊国情与政治文化。很多问题反映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政治语汇中的"左右",而是中国现实语境中的"左右"。测试题目的陈述尽量满足中立性,即,每条陈述都不存在严 格意义上的对错,同意或反对都代表彼此平等的看法。请注意,这套题目的目的是区分理念而不是操作手法,也就是说,问题在于你在理想中是否支持,而不是在现实困难面前是否可行。请不要因为具体条件的缺乏而去设想种种复杂背景情况,从而动摇自己意识形态上的坚持。如果犹豫不定,请选择自己的第一 直觉。

我的坐标: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 0.65
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75
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 0.4

西方政治坐标系测试 http://blog.farmostwood.net/politics

本测试的目的是反映答题者经济与社会观念"左与右"的坐标 。横坐标反映经济观念,负值为左(Communism, Collectivism),正值为右(Neo-Liberalism, Libertaranism)。纵坐标反映政治社会观念,负值为自由(Anarchism, Libertarian),正值为专制或保守(Facism, Authoritarian)。本测试系统建立于西方政治价值体系 基础之上,某些问题强烈的依赖于具体的西方社会环境,未必能够充分反映中国的特殊国情。根据周围人群的实验结果, 中国人的测试结果普遍位于第三象限(即两坐标均为负值),平均值位于(-2,-2)附近。为了区分中国人习惯意义上的"左与右",可以以(-2,-2)为坐标原点重新划分坐标平面,即经济坐标小于-2为左 ,反之为右。政治坐标小于-2为自由,反之为保守或专制。

为了参考起见,下面是著名政治人物的坐标位置:

第一象限(经济右,政治保守):希特勒,撒切尔夫人,布什,布莱尔,希拉克。
第二象限(经济左,政治保守):斯大林,萨达姆,教皇本笃十四世。
第三象限(经济左,政治自由):甘地,达赖喇嘛,曼德拉。
第四象限(经济右,政治自由):弗里德曼,哈耶克。

我的坐标:
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7.37
政治立场坐标(专制<->自由)-1.38

8/17/2007

Chinese thesaurus needed

在翻译需要一定程度自由发挥甚至带有vocative乃至provocative的材料时,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汉语词汇不够用。如果这些材料还出现在幻灯片演示文稿(即ppt slides)中,由于可输入文字空间有限,对汉语的精炼程度要求就更高。以手头处理的材料为例,多处出现对experience(经验)的形容,诸如much/considerable/rich/abudant/a lot of/extensive等等,这次形容词之间或大意相同或略有差别(extenstive就比前面的几个词的含义更广一些),"丰富的"可以用一次、用两次,用到第三次自己也厌了。何况这还不仅仅是一个译者本人情趣的问题,更是与翻译质量有关,因为这种材料是provocative的,重复(若非强调之重复)就降低了文字的力度、减弱了文字的表达色彩和感染力,进而可能折损原作者的表达效果。

需要去找一本汉语的同义词、近义词词典了。这好像是小学里做过的事情。基础,还是基础。基本功,还是基本功。越做越发现不够,越做越觉得要补钙!

8/16/2007

办公室礼仪

打电话时候尽量少用免提,用免提的时候喇叭音量调轻一些。不用免提的时候,讲话声音小一些。要大声讲话的时候,把门关起来。

不难做到的。

公共场合,留心不要影响他人――这大概是中国人最缺的素质。

8/15/2007

和Lease干上了

从上周开始就一直在做租赁合同翻译。手头涉及的文件居然都是租赁合同或者和租赁合同有关的,甚至连郭敏同学拿过来的东东也是租赁协议(不晓得他们是不是已经放到Live Shanghai 里面去了)。算是集中精力联系租赁协议中译英吧!

有一套租赁协议是有英语底稿的,结果仔细一看,发现其中语法语用错误不少,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尽管如此,仔细看看其中有些术语的翻译,还倒是到位的!全篇整体一般甚至错误不少,关键术语上的表现却可以用"出色"来形容。真是有意思!

搞定之后再做小结!Yeah!

8/10/2007

沙龙语丝 20070809

做瑜伽,单腿站立而不倒。之所以能够单腿站立而不倒,因为重,所以地球引力大。

坐公交,急刹车差点跌倒。之所以公交车上会跌倒,因为中间隔着轮胎,所以地球引力被阻断了。

8/08/2007

难怪猪肉涨价

上海轨交欲用方言服务引争议 语委坚持推普
http://news.sohu.com/20070806/n251441073.shtml

  轨交3号线上海站站是南来北往客流最密集的地方,最近该站向社会公开征集包括闽南话在内的五种服务用语的方言,期望工作人员在掌握后能形成服务特色,提高服务效率。然而,此举不仅被市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建议叫停,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争议。

  语言障碍影响服务

  3号线途经上海火车站与上海南站,附近还有上海长途汽车站,每天迎来送往大量操各地方言的外地乘客,在售票、导乘等各个服务环节中,语言障碍问题十分突出。比如正常出售1张单程票约需5秒,但遇到语言障碍时则需要30秒至60秒。为此,该公司决定先向社会征集闽南话、粤语、温州话、武汉话和长沙话等五种较难听懂且经常遇到的方言,内容主要是售票和咨询时的常用语,比如多少钱、到长途汽车站怎么走、换1号线怎么走等。

  公司方面希望会讲上述方言且口齿清晰的年轻乘客,前往3号线上海站站找站长录音,择优采用,站长室还备有小礼品相送。据地铁客运三分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3号线上海站站的50余名服务员,都将学习征集到的方言,以后还将向上海南站站推广。

  语委坚持应当推普

  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重视。市语委办副主任朱蕾说,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使用方言,固然可以更好地服务各地往来人员,提高服务效率,然而这种做法毕竟有失偏颇。因为,依照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而且该《办法》还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像轨道交通这样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据悉,市语委办已与地铁方面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在服务中应注意更好地推广普通话。

轨道交通这样实在是人性化服务的典范,既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在出门之前就学好普通话,就必须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方言、必须面对南腔北调。有法规要求公共服务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但是决没有法规规定如果顾客不说普通话就可以不提供服务吧?上海市语委的人这时候站出来叫嚣不是吃饱了撑的是什么?还说"
像轨道交通这样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这,可能么?语委的人说出这种话来是不是太没有常识了?多少大学毕业生在练习之后去考普通话等级都未必能达到三级甲等(我就只有二级甲等92分),要求轨道交通的服务人员达到三甲还要以上不是痴人说梦么?!

语委是个很白痴的机构,连盲肠都不如。盲肠还发挥过历史作用,语委是p作用都没有。总是在不需要其出现的时候出来叫嚣几句体现其存在。这次也不例外。

本地报刊杂志各类正式出版物的错别字、语用错误连天的时候,你语委死到那个角落去了?满大街商铺错别字连天的时候,你语委钻到哪里去凉快了?地铁公司好不容易出一个便民措施,你倒是忙不迭地出来撒野了!

真是恶搞!你语委有本事派人到大街上去候着,凡是路上不说普通话的一概抓起来;你语委有本事去地铁站火车站候着,看见普通话没有达到三级甲等水平的服务员一概命其下岗,遇上不用标准普通话购票问路的外地旅客,一概抓起来遣送回原籍,告诉他不学好普通话就不要出门!你语委的有本事全部拉出来,让大家听听你们这帮作为"推普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傻X的普通话到底什么水平!

这种部门除了圈养一群走肉,造成"市场猪肉供应紧缺"之外没有其他作用。

8/07/2007

《英汉法律翻译教程》笔记(三)

第三章 Confidentiality

1. P48, 3(b) "on or about the date hereof"
平时常见的是"于本合同日或本合同日前后",一直觉得这种说法很是无厘头,这和"any time"有什么区别?《教程》此处解答了我的疑惑:about应根据上下文作变通,取"稍前"或"稍后"之意。

2. P48,3(c), "substantially in the form attached hereto as Appendix X"
意思不难,平时处理起来也觉得不舒服。《教程》取"其大体格式见附件X"。不错,只是略有差误,改作"其主要格式见附件X"。

3. P44, "be disclosed only to..."
"只能披露给……
"好过"仅可向……披露"

4. P51, 7(c), without benefit of...
《教程》解释说beneift相当于help或aid,其实,更直白些理解,这里就是without being benefited之意。

5.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means all documents, software and documentation, reports, financial or other data, records, forms, tools, products, services, methologies, present and future research, technical knowledge, marketing plans, trade secrets, and other materials obtained by Consultant and Cli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course of performing any Services, whether tangible or intangible and wether or not stored, complied, or meorised physically, electronically, graphically, in writing, or by any means now known or later invented.

《教程》参考译文:"机密信息"系指在履行服务期间,顾问和客户相互间获得的一切文件、软件和文献资料、报告、财务数据或其他数据、记录、格式、工具、产 品、服务、方法、现在和将来的研究、技术知识、营销几乎啊、商业秘密及其他资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否以实际、电子、图形说书面形式、或以现 在已知的或日后发明的方式存储、编写或记录。

启发
1) documentation译作"文献资料"。很好,尽管日常实践中很多人喜欢将document和documentation一股脑儿译作"文件",将 transaction documents译作"交易文件"。个人非常不以为然,认为必须根据上下文把document和documentation的含义翻译出来,不可笼统翻 译"文件"。有些场合下,该处理成"文据"、"文件、票据和单据"、"文件、票据、单据和相关证书"。类似地,一概把information处理乘"信 息",把material处理成"材料"都是有投机嫌疑的办法,应该根据上下文把相应的具体含义翻译出来;

2) financial or other data 把
"财务数据"的" 数据"补出。

质疑
1) form处理成
"格式",此处应当是指" 表格"

2) whether or not结构放在了句子最后,与英语形似。这在上一篇blog中提到了,这种方法不符合汉语习惯。应该放到前面做定语去。

试译
"保密信息" 是指顾问和客户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从彼此处获得的有形或无形的、以实际、电子、图像、书面或任何目前已知或日后发明的方式存储、编制或记录的所有文件、软件 及文献资料、报告、财务数据或其他数据、记录、表格、工具、产品、服务、方法、目前和将来的研究、技术资料、市场计划、商业秘密及其他材料。

6.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ncludes without limitation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and Consultant's Information (i) that has been marked as proprietary or confidential; (ii) whose confidential nature has been made known by Client or Consultant; or (iii) that due to its character and natuer, a reasonable person undre like circumstances wiykd treat as confidential.

《教程》参考译文:机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记录和信息及顾问的信息:(i)已被称为
"专有" 或"机密";(ii)其机密性质已为客户或顾问告知;或(iii)由于其特点和性质,有理性的人在相同情况下,会将该等信息作为机密信息对待。

看法:这里的三点处理得很生硬,其实只要在三点的最后都加上一个
"",一下就通顺了,也符合法律语言的习惯。第二点更是错译。原文提的是客户或顾问知晓其保密性质,参考译文却成了为顾客或顾问告知。 "为××告知"的含义是 "××去告知"。信息流动方向正好相反。第二点改作:"顾客或顾问已知晓其保密性质的"

7. 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does not include information which (i) is already known to the recipiaent at the time of disclosure; (ii) is...; (iii) is ....; or (iv) is ....

《教程》参考译文:尽管有前述规定,但机密信息不包括以下信息:(i)披露之时早已为收受方所知的信息;(ii)……的信息;(iii)……的信息;或(iv)……的信息;

《教程》参考译文意思上总体正确的,但是句式上还是有问题。其实仍然只要用"……的"的结构就足以表达,而不用把
"信息" 反复重复。另外,(i)中的"早已"是错译,原文并无 ""的含义。其中的" 收受方"也略有怪异,似乎用"收受方 "多的是"收受贿赂" 的上下文,这里用"收件人/方" "接收人/方"即可。

8.P54, access,译作
"接触"。不错,解决一个抽象名词的翻译。

9. P52, whichever occurs earlier.
《教程》处理为
"以两种情况中先发生的为准",实在罗嗦,直接用 "取较早者"即可。

10. two (2) years
《教程》译作"二(2)年"。个人认为不妥,汉语不说
"二年",而说" 两年"

8/06/2007

《英汉法律翻译教程》笔记(二)

第二章  Breach and Infringement

P31 2. The Party in breach shall have thirty (30) days from receipt of a notice from the other Party specifying the breach to correct such a breach if it is remediable.

(1)specifying the breach 译作"指明其违约行为的(通知)"。这里的"行为"应当补出,平日实践中多见只译"违约"而不补"行为"的,尽管含义上毫无差别,但是加上"行为"二字显然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2)类似于-able结尾的词往往含义比较抽象,大致意思都不难理解,总是"可××的",但是在不同上下文中,要把类似的-able词(包括派生的- ability类词)处理成合乎汉语的表达还是屡屡遭遇困境。比如accessibility, enforcability之类,我准备针对法律翻译中遇见的抽象词做一个小结。此处要谈的是这个后置条件状语从句的处理方式。正如《教程》所言"汉语中 很少用后置状语",这个状语尽管含义明确但是怎么放都不那么舒服。平时我用过的方法和《教程》中的一样也是用括号加说明,但是区别在于,我多用(但并不喜 欢)的是"若该等违约(行为)可以补救",而《教程》推荐的是"若该违约行为是可以纠正的"。尽管两者差别不大,但显然后者更符合汉语习惯,令我茅塞顿 开。

其实英语中还有不少汉语中少用的结构,法律英语中最常见的就是悬垂结构。比如句首的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可在句首也可在剧中的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rights/generality of the foreging...之类。过去常见(自己也这样用)的是将他们分别译作"虽有前述规定"和"不损害/不影响××权利/前述(规定)的一般性地",然后 加个逗号,后面接着跟句子主干。这样的处理从形式上是和英语契合的,但从表达习惯上却未必。如果说"虽有前述规定"还是不错的精炼表达,那么"不损害/不 影响××地"就实在汉语读者不舒服了。从此处对后置状语处理中得到启发,针对without prejudice to...的类似结构也用完整句子去表达:
a)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rights...., --->在不影响××权利的前提下,……;
b) without limiting the generality of the foregoing..., --->在不影响前述规定的一般性的前提下,……。

行文至此,我正好想到表达这层意思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在对××权利没有影响的前提下"以及"在对××一般性不构成影响的前提下"。我的态度是,在可以用 "不影响……"的结构表达的情况下,就不用"对……不构成影响"或"对……没有影响"的结构。类似地,对于send a written notice to ××,只要能直接用"书面通知××",就不用"以书面形式向××作出书面通知"。引用上海日报离职外方经理的口头禅:shorter!

我的感受是:法律英语和新闻英语一样,确保意思精确,但能更简洁则简洁!


P40 (d): Party A is company duly organised, validly existing and in good standing as a legal person under the laws of the PRC.
《教程》认为:in good standing表示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是有资格的,并
翻译成"资格完备的"。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过去曾经翻译过外籍律师的Certificate of Good Standing,一般是其获得执业资格的司法辖区当局(法院或律师公会)就律师的执业记录所作的证明,证明律师从何时起在何处获得执业资格,更主要的是 有无违法违规记录。一般把这种证明称作"律师执业行为良好证明",可见good standing指的是"行为良好"。对律师而言是"职业行为良好",对于公司而言就是"经营行为良好",而非"资格完备"。"资格完备"只是获得资格的 情况,并不涉及获得资格之后的所做作为。

P40 (e): If any term ... of this Agreement shall become or be declared illegal, invalid or unenforceable for any reason wahtsoever....
《教程》的参考译文将become译作"变为",句子翻译是"如果因任何原因本协议任一条款……变为或被宣布为不合法、无效或不可执行……"

我认为这个"变为"实在不符合汉语表达。根据上下文可以看出这里的become表的是过去曾经是而现在不是的含义。那么用"不再"来处理是不是更好顺口一 些?需要注意的是,用了"不再"之后,后面的illegal、invalid和unenforceable都要按照其反义翻译,否则全句含义正好相反。另 外,参考译文中的语序是"因××原因,[某款]如何如何",把主语(某款)放在了原因之后。汉语习惯是把主语放在原因之前的,如"某某因为××原因如何如 何"。
我把参考译文重新调整为:"如果本协议任一条款因任何原因不再合法、有效或可强制执行……"

《教程》在这章提到的一词多义的现象,举例是good。good cause表示a legally sufficent reason; good title表示 title that is legally valid and effective等等,更多good的其他似是而非的含义可以参考陈忠诚著的《辞书与译事》(2006年版第78页)。

《英汉法律翻译教程》笔记(一)

第一章 Assignment / Transfer

1. P15, 4(C):  "which shall not be unreasonably withheld"
这个被动句的翻译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共性――复杂无比。最极致的见过君合所某君译成"不得不合理地不给于同意",并洋洋得意地解释说"withheld"仅仅是"held"未必等同于"refused"。到底如何?
withhold: ...3. to refrain from granting, giving, or allowing <~permission>
―― p1439, 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 (11ed)
refrain: curb, restrain ~ vi:to keep oneself from doing, feeling, or indulging in something...
―― p1046, ibid
可见"三重否定"的处理是毫无必要的。《教程》译作"不应无理拒绝同意"是个不错的方法。

2. P17, 10: ...,but not otherwise ...
平时实践中对于otherwise一般用"或其他方法"处理,而对于not otherwise则略有些麻烦。《教程》提出的方案是用括号加注释的方法,处理成:(而不是以其他的),是一个简洁明了并且解决问题的路子。


3. P18, 12, (a), elect
《教程》的说法是,elect表示choose or decide to do something,因此译作"决定"。我是完全同意的,并且已经在实践中贯彻之。尽管如此,习惯势力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还是看到不少人还是按照"选择"来译。个人认为这种译法显得呆板和不开化,其一,什么"决定"不是"选择"的结果,在可以给更确切含义的上下文里,要一个空洞的"选择"何用?其二,"选择做某事"和"决定做某事"之间那种更合乎汉语行文习惯?

格林童话一则

上帝要给驴,狗,猴,人各自三十年寿命。

驴说:太多,我要拉磨那么多年,很苦。上帝给他减了十八年。

狗说:太多,我上了年纪,骨松肉垮,很衰。上帝给他减了十二年。

猴说:太多,我不想老了还滑稽,被人取乐,很傻。上帝给他减了十年。

人说:太少。上帝把其他动物的四十年加给了人。

从此,人的前三十年过着自己的寿命,很快乐。然后过着十八年驴的生活,十二年狗的生活,十年猴的生活。

8/05/2007

You are ready; Never am I.

北京奥组委向社会公布了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歌曲《We are ready》。

毫不意外,但凡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任何新闻一概都是正面和积极的。记者就这首歌曲采访了一些"专家",其中有一位"音乐人"老头接受采访时评论的大意是:这首歌很不错,尤其是很大众化。

几乎在老头回答的同时,我妈妈对我提问:这歌叫什么啊?

妙!这个问题实在是对老头"专家"评论的绝佳质疑!一首主要是针对国内群众的"倒计时歌曲"(很遗憾,我是第一次听说倒计时还要主题歌的,土了)为什么要 搞一个英语名字?如果用的是简单的单词,诸如thank you, yes之类,大概还有不少老百姓能提起。现在搞的还是个句子。我不知道中国普罗大众里有多少人能够把这歌名念全、记牢的!如此,还称之为"大众化",老头 是不是被连续高温蒸傻了?

暂不谈老头的傻,选歌的人在干吗?以为全中国老百姓都英语四级了?选歌的是全国四六级委员会的托?是新东方的托?还是上外成人教育学院、上外夜大学的托? 连选个倒计时的歌都能整个国内老百姓叫不出来的名儿,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在奥运会筹办过程中考虑更多中国老百姓的情绪和利益?

For the 2008 Olympics, they say they are ready. I know I have never been ready. I know many people are not ready.

还是这句话:装戆老难的,真的老难的。

8/04/2007

戆还是不戆?

电视新闻中采访一个特奥运动员,问的问题无非是你对特奥有什么打算之类。这位特奥选手回答很有"标准答案"的味道:"我要努力拼搏,争取在特奥会上拼搏得到好成绩。"

这特奥运动员的回答和广大大会小会上高谈阔论的衮衮诸公的发言如出一辙。特奥宗旨特奥会相信智障人经过正确的指导和鼓励,通过参与体育训练及比赛,可以学习到技能,分享到快乐并从中受益。 可见,经过指导和鼓励之后的智障人面对镜头的谈话水平完全可以和首长啦、领导啦之类的大人物相媲美。

这说明智障人士的潜力呢,还是说明首长领导之类发言水平本来就和经过训练的特奥选手在伯仲之间?是真傻还是假傻?

装戆,老难额。最最难的是坚持不懈地装戆。最最最难的是让自己相信所有听众和自己一样戆。

8/03/2007

猪肉涨价

前几天看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采访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的时候,谢伏瞻说猪肉涨价也要看到农民得益的部分,涨价不仅是 流通环节中的涨价。今天早新闻说,有些地区农民卖出猪肉价格是16块一公斤,而市场价格却是36一公斤。涨价的大头都是在流通环节,农民没有得到实惠。 (谢老爷在谈话的时候似乎没有考虑饲料涨价的因素。只为自己想要的结果而统计,大概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统计吧)

当然,我们受党教育那么多年,都要相信:这种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一定只是伟光正晴朗天空下极少数地区的极个别情况。

8/01/2007

孔佳父母胜诉了

"喜欢上海的理由"演唱者孔佳住宅和车辆归父母继承 

2007年8月1日 01:38 
来源:青年报 作者:陈轶� 选稿:孙琪 
 
     曾以一曲《喜欢上海的理由》打动无数观众的本土年轻音乐人孔佳不幸罹患肺癌病逝,年仅27岁。在他去世10个月后,因为遗产分割,其妻张震携子与孔佳父母对簿公堂。昨天下午,普陀法院对孔佳遗产案进行一审判决。

生前遗嘱成为焦点
   
     在庭审中,张震指出由于孔佳没有遗嘱,应该按照法定的程序继承其遗产―――几张夫妻共同开户的存折。张震解释,因为不少存款用于偿还孔佳住院时欠下的医疗费,因此两人的存款只有10万余元。其中50%是孔佳的遗产。除此以外,张震认为孔佳的遗产还有:与其父亲一同购买的市价165万元的白玉路住宅一套,陆风越野车一辆,价值4万元的音响一套。
   
     孔佳父母不同意儿媳分遗产的要求。他们称,孔佳临终前3天曾要求舅舅代书了一份遗嘱。遗嘱中写明存款数额为30余万元;房子是婚前财产;车是父母买的,自己死后车也应归父母所有;另外自己还欠父母房款15万元、摩托车牌照费3万元,其余财产归妻子及腹中孩子所有。同时,孔佳父母指出,孔佳死后,唱片公司、演出公司支付的各种报酬就有100多万元,还有孔佳生前投保的两份保额达20万元的保险,但是这些钱都被张震悄悄地领取了,孔佳父母却分文未得。
   
     经过审理后,法院认为,孔佳父母提供的由孔佳具名的"书面交代"实为一份代书遗嘱,并由两个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且通过司法笔迹鉴定,遗嘱上"立据人"处的"孔佳"签名是孔佳所写,表明了孔佳对遗嘱内容的确认,故该代书遗嘱应为有效。
(无论是笔迹还是录音,我都一眼认得、立即听出是孔佳的笔迹和声音,太熟悉了!作为妻子,她居然否认……)

法院对遗产进行分割
   
     法院按照孔佳的遗嘱和相关法规对孔佳的遗产进行了分割,遗嘱中涉及的市价165万元的白玉路住宅一套、陆风越野车一辆均是孔佳婚前取得,应为孔佳个人财产,而与房屋权利相对应的贷款,亦属孔佳个人债务;孔佳遗留录音设备一套,为夫妻共同财产,50%为孔佳的遗产;孔佳死后遗留的银行存款约18万余元、张震名下的银行存款为18万余元,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孔佳生前购买的人身保险,指定了受益人是妻子,故该保险金应归张震个人所有;遗嘱中涉及的"其他财产",是孔佳多年来制作音乐、发表作品、出版发行歌曲而取得报酬的客观事实,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些酬金在孔佳死后转换为遗产形式存在。
   
     最终,白玉路住宅和陆风越野车归孔佳父母所有。孔佳在招商银行新客站支行内的10万余元存款中9.6万元归孔佳父母,余款归张震所有;其余孔佳在各家银行的存款和录音设备均归张震和儿子张珈尔所有。

孔佳简介
   
     孔佳,1979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教育系,会演奏钢琴、手风琴、吉他等乐器。多才多艺的他曾为多部电视连续剧及广告音乐编曲并配乐。 2001年,他作曲并演唱了力波广告歌曲《喜欢上海的理由》,清新畅快的歌曲表达了许多上海市民的心声,一时之间广为传唱,甚至被誉为"新上海人歌"。去年1月24日,孔佳因患肺癌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