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009

“被”字泛滥

这几篇转载谈的都是我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两个办公室5人翻译团队,加上那么多律师,翻译或起草的文件里如此毛病比比皆是,似乎少人有语言上的自觉,即便说来还都是靠语言文字吃饭的伙计们。翻译,乃至所谓要“校对”、“修改”他人译稿首席翻译,更是“病入膏肓”,甚至无可救药,教人无奈。

于是,我每天工作就多了与劣质文风抗争的内容。换个角度想,这些反例也可算作警醒吧。警钟长鸣。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38361_22133.html

文/王佩  
1、伞兵就是用来被包围的。  
2、《亲爱的死鬼》在各大书店正被广大读者所抢购着。  
3、他在英国买假文凭的事实一直被严格保密着,不被他的下属所知道。 
4、我被告知,她老公再也不能在我的博客中被提及了。  

以上句式,充斥于报章和互联网。这是西风东渐、中文西化的结果。英语喜欢用被动语态,一些食洋不化的人顺手拿来,不假思索变成汉语,造成了现在“被”字泛滥、一发不可收的局面。  

汉语不是没有被动语态,像“让人说三道四”、“经名师指点”、“被说得心动”等句法也有,只是不像英语那样俯仰皆是而已。而且,汉语在表达被动的意思时,除了用到“被”字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词可以选择,比如:让,遭,受,挨,教,任等等。  而现在,一些写字的人似乎离开“被”就不会说话了。  

第一个句子,出自电视剧《兄弟连》,是剧中一句著名的台词,为许多观众所称道。这句话把“用来”和“被”放在一起连用,显然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比如,我们说,“西瓜是用来吃的”而不说“西瓜是用来被吃的”。这句话其实可以这样翻译:“伞兵就是让人家来包围的”。  

第二个句子,变成主动语态,就不会这么别扭了。“广大读者在各大书店抢购《亲爱的死鬼》。”第三个句子,一下用了两个“被”,估计是冬天来临,作者晚上睡觉太冷的缘故。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他在英国买了张假文凭,却一直瞒着下属。”  

最糟糕的是第四句,被动句套上被动句,越发不是人话了。你写人家老公不对,糟蹋汉语就更不对了!直接说“有人警告我,不要再在博客里写她老公。”不就完了嘛!  

我尤其讨厌这个“被告知”,现在一些人在口语中都开始用了。什么叫“被告知”?你用“听说”、“得知”、“获悉”或者用“有人告诉我”不行吗?你要是牛,干脆用英语得了,何苦操一口不伦不类的蹩脚汉语,污染他人的耳朵!  

在语言上,我并不主张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我们这个变化的时代,汉语兼容并蓄、与时偕进也是理所应当。但我无法容忍那种丢弃自己精华、专拾别人糟粕的作法。也许我太偏激了,也许未来的汉语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是那样,我宁愿被告知,我被那辆被西方的引擎推动的列车,扔到了被人们遗忘的、未被关上的车窗之外。  

5/27/2009

思果先生谈翻译

这是第二篇: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48976.shtml

翻译不像打铁、走索、造桥;那三行要学会了才可以干。而翻译却不是如此。人人可以说自己会翻译,其实不一定;稍微懂一点外文,就可以觉得自己会翻译;稍微 译过一两本书,就可以觉得自己译得很好,其实都不一定。一般翻译不能达到水准,也是因为好多译者没有认清这是件相当专门的事。

中英文都好的,能翻译,自己却以为不能;中英文都不很通的,不能翻译,自己却以为能,只要买本英汉字典就行了。因此也有些译者是不合格的。

高明的译者并不是魔术师,他只能苦干――苦想、苦找、勤改、比较、试验,对自己一点也不慈悲。

翻译不是创作吗?在心灵迟钝、精力不足的时候,拼命也译不出的,等到神清气爽,体力恢复了,可能轻易译好。如果翻译是死工作,别人已经写好的东西,你只要把"相等的"词句填在纸上就行了,又何至于如此艰难?

翻译是创作,至少是另一种创作,除了不要布局,构想,一字一句,都要创作,而且很难,因为没有自由。作家而又懂外文的,是理想的翻译人才。

你想译得高明,只有跟自己学。先把中文写通,无论什么意思大致可以表达;读懂英文,能利用参考书。然后多用心译,多改、多试、多想、多留心。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刮刮叫了。凡是一流译者,都是时时觉得一筹莫展,改得辛勤的人。

我们很容易受到外文束缚,捆得紧了,就会忘记自己的想法、说法,跟着外文的字词表。我们找适当的译文,像捉迷藏。大多数译者懒得去找,照原文字面译,读者 懂不懂、读来舒服不舒服,他们不管,反正把外文翻出来就是了。只是少数认真的不肯马虎,他们要译文译得像中文,要读者读起来舒服。这种译者自讨苦吃,作兴 别人并不感激他。不过,读者是最公正的人,他们会欣赏像中文的译文。认真翻译久了,自己也有进步,否则译一辈子也只是个翻译匠。

每人的译文里有他自己,其实也非他不可。也可见这是半创作,是重写。译文好过原文,确也不免;不如原文,往往如是。

翻译的事谈起来各有各的意见。不过我看近代名译家和译学家说的话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译文要通顺,不必死钉原文。必要时增添的增添,该扩充的扩充,该删的删,不要给原文捆死。要用想像的就用想像,不必怕人指摘,说原文并不是这样说的。译者应有胆量作主,担当下来。

真正的译家一定不怕费神,千辛万苦要读者读得舒服,更传出原文的精神。

好的译文贴得原文很紧,如影随形,而译文又明畅如同原著,这是件辛苦事情,也要肚子里有点书,还有创作力和想像力。

中文写得好,一种外文如英文也能懂,已经有了基本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够翻译,因为译者给原文限制住,该不理的不敢不理,该改写的不敢改写,该添的不敢添。要译了几十万,上百万字,经过了若干年,才能摆脱原文的桎梏,大胆删、增、改写。

翻译这件事做起来没有底,好了还可以好;精确了还可以精确;贴切了还可以更贴切。几乎谁也不能说,他的译文可以悬之国门,没有人可改一字。我潜心思考,逐 字推敲,总可以改得更好读一点,容易懂一点,更接近原文一点,找到更好的中文;正好像别人也可以这样批评、修改我的译文,所以尽管大家的译作,我也可以提 出不同的译法来。

翻译是艺术,要动手做的,不是谈理论,研究一下,思想一番,就可以学会。翻译不像洗一件衬衫,可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翻译像琢玉,可以琢磨个没完。

柴、米、油、盐、酱、醋以及茶

经人指点,得知思果先生曾经有过类似文章,于是用"思果 进行"做关键词检索,欣得好文两篇,谈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读来真叫畅快!

第一篇:http://www.douban.com/review/1095912/

标题很怪,好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读的多顺口,硬生生给破坏了。就是这可恶的"以及"。其实也不关"以及"的事,要怪就怪英文"and",因为认真的翻译总怕漏了字,逐字对着译过来,于是就有了讨人嫌的蹩脚句子。

这两天翻译新闻,都不那么轻松,要么题材不熟,要么自个脑子笨,想不出像中国话的译文。折腾的眼睛痛,看不得屏幕了。幸好在当当上淘了几本书,刚收到。索性关机,躺在床上,背后垫着被子,舒舒服服的看书去了。

里面有本专业书,《余光中谈翻译》。现在我也可以自诩是搞翻译的了,所以这是我的专业书。我和很多人一样,只读过余光中《乡愁》, 因为是课本里头的,也因为里面提到邮票,印象深。我看过思果先生几本论翻译的书,思果多次提到余光中和他观点相同,他们中文功底都不错。有蔡先生引见,我 也来受受余教授的教诲。果真有收获。开头那句话就是书里头的例子。白纸黑字单独列出来,才觉得这个"以及"夹在当中有多别扭,于是恍然大悟,这两天翻译新 闻的时候就尽量注意,一留心,果然很多"和"、"与"、"以及"都可以省掉。哈哈。

和思果的主张一样,余光中也反对"的的不休"。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红楼梦》, 一大段文字没有几个"的";两位还专门制作了反面教材,试着改写《红楼梦》某片断,结果发现,"的的"用多了,真是不如原文流畅自然。白话文里头 "的"很多,当然也不可少,不过确实该少用。尤其翻译的时候,得时时敲敲自己,这个"的"能不能省?那个"的"能不能删?因为英文文法和汉语不同。这句话 也是今年才慢慢认识到的。自我摸索的过程的确不易。书里头,翻译家给普通译者指出一些问题,实际中很该警戒。我发现里面有些问题我自己也琢磨过,比如英文 喜欢写one of the best...,意思是"最优秀的……之一",这个"之一"有时候读起来不顺当,有的场合,译文可以变通一下,不必总是……之一;再比如,英文行文比较讲 究逻辑,中文的前后关系则多隐含不露。看起来英文比较缜密。几个小发现也让我稍稍得意。想到这一点,我也觉得自己用了功。不是完全没进步。

看了两位的书,"的的不休"、"被"、"进行"、"做出"也成了我的眼中钉。以前这样值得痛恨的译文不知我做了多少篇。今后要改正了。现在养成了个习惯, 看电视喜欢注意字幕,发现新闻、科技节目说的话,"被"字可真不少;现在我明白了,这个字中文里面完全可以不要。还有"进行"二字也最罗嗦,还喜欢拖家带 口,没完没了。所以啊,没事别去用"的"、"被"、"进行"。文字简练清楚才好。如果读到这篇帖子,也认同这一点的话,敬请防着这几个字。

上回看董桥写的文章,也是讲反对译文欧化的,他描述的好,说做翻译的人,每逢要凑合着写晦涩难懂的译文,应该想想思果先生的话,警醒一下,因为思果先生要是看到这种欧化译文,肯定会连称可怕,鼻子朝天,不屑的撂一句,这是中国话吗?我觉得董桥说的很形象。

另外,余教授分析了推行白话文以来作家的文字,发现早期的作家,很多名气还不小,他们的白话文真不够好。过去读初中,老师让背诵朱自清的《河塘月色》, 意境是很美。不过文字呢?经余光中一分析,果然也不算经典。现在想想,这样的文章还是不背的好。"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 传出他们焦急的叫声。"这是何其芳写的,真拗口。没看过他的作品,这是书里面节选的。可能那时候还没个标准,只是图时髦。再一个,我私下估计,是不是他古 文基础不好。但凡古文基础好的,那个时候即使极力鼓吹写欧化的中文,他们写的文章也不会差,底子厚啊。当然,欧化风潮之中更风流的也有,余教授推崇钱钟书 先生的中文,张爱玲的中文,称为"西而化之"的典型。以后有机会准备多看看他们的文章。

我们翻译的目标是,写纯正的中文。

“进行”和其他

今天得点空闲,把长期以来的一些感受与译文论坛的各路朋友交流,就有了下面的帖子,现在转贴过来:

经常听到看到正式稿件里疯狂使用"进行"这个词。甚至到了没有"进行",就出不了文章的程度。但我觉得"进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赘语,既无实际含义,又延缓了文章节奏,模糊了章句意思。

比如:张书记对我厂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检查。
对比:张书记检查了我厂(的)实验工作。

"对……(动词的宾语)+进行+动词"的冗长结构完全可以修改成"动词+宾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得多。

再比如,讲最近这次朝鲜核试验的新闻里有:朝鲜成功进行了核试验。
对比:朝鲜核试验成功。

第一句话只是说朝鲜核试验搞起来了,至于到底是否成功,语焉不详。
第二句话说得明白,试验成功了。既然都成功了,是不是试验过(是否'进行'过)自然是其中应有之义。

在这次朝鲜核试验的新闻里,稿件表达的实际上都是第二句的意思,但用得多的倒是第一句,也是符合现在流行写法的一句。

"进行"结构把动作对象提前,把动作本身后置。在双方都明了动作对象的上下文里,这样处理实际上延缓了信息传递速度,因为具体事实已经清楚了,大家就等着具体措施(动作-动词)呢。

比如:黄书记表示,政府将对邯郸路沿街脏乱差问题进行整治。
对比:黄书记表示,政府将整治邯郸路沿街脏乱差问题。

可见在一定语境里,用"进行"结构不仅是令行文不够紧凑,还体现出两点,其一是说话人思维速度跟不上,其二是故意拖沓为思维争取时间――打官腔的需要。

另外谈一个助词"的"的用法。

现在用得多的是"……的+动词",实际上是动词结构名词化的一种,偶尔为之无妨,大量用集中用就让文章生计顿失,官腔十足,当然,为特定文学艺术效果为之则另当别论。

比如:对丁聪的逝世,我们深表哀悼。
对比:丁聪逝世,我们(对此)深表哀悼(或者:我们对丁聪逝世深表哀悼。)

"……的+动词"结构完全可以修改成"……+动词"或者"动词+宾语"结构。

类似地,英文中如果大量集中用of....或者其他动词名词化的格式,也会令文章死气沉沉。(法律文本中见得很多)。


类似地,还有汉语(尤其是法律语言)的"相关",相关部门、相关法律、相关事宜等等。
很多人翻译的时候习惯性地用"relevant",就有了relevant departments, relevant laws, relevant issues.

可是在上下文一定的情况下,英文中的relevant看似"相关"实则流于形式而空洞无物,甚至有些可笑。

比如"根据相关法律,(董事会)特此就相关事宜决议如下"
"常见翻译"必然是: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laws, it is hereby resolv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relevant issues that...

仔细想想,董事会有必要对"无关"事宜,根据"无关"法律作决议么?
It is hereby resolved that...足矣

若要强调是"依法(律规定)(或者循法定程序)",而非"依合意"决议,可以加上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相关"有时候是汉语中的赘语,英文译文里要处理下(不译或用英文中的习惯表达)才行。

倒过来,英文有any and all (某些情况下的物主代词,如此例中的its)
Where the Seller transfers any and all of it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hereunder, it shall notice the Buyer in writing.
"常规翻译"定是:如果卖方转让其任何和所有权利义务,应事先书面通知买方。

实际上英文里any and all也是赘语,要的是强调"部分和整体"皆属协议约定或法律规定范围之内,但汉语里"任何和所有"却难逃叠床架屋之嫌,"任何"可以指"部分"也可以指 "整体",没必要跟着英文习惯对应给个汉语(至少现代汉语)中罕用的(如果不是"没有的"话)的"任何和所有"。

这个its也是套话,换成the没有任何问题,卖方要转让并且能够转让的当然只有他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所以译文里的"其"又是多余。

单个来看,"其"放不放或许只是追求简洁的程度问题,但诡异之处在于,看多了法律文本翻译件,经常会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原文是the,译文必然没有"其",原文如果有its,译文必然有一个"其"。

任何语言都有自己习惯的"套话",但在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没有意义的"套话"要不要翻,怎么翻是需要考虑的,直接对应着给,肯定是不动脑筋的做 法,稍好的结果是译入语母语读者觉得奇怪,糟糕的结果是生生造成误解――尤其是法律文件,读者(a reasonable man)有理由质疑说"这个东东加和不加没有差别,特地加了是不是特别意思?"这不是给别人给自己添麻烦嘛。

btw,我不知道从理论的角度看,我如此操作翻译是不是属于译者主体意识太过"显性"了?

5/24/2009

偶得

前一阵忙过的项目里涉及意大利的一些地理名词,比如就有Puglia Region,Region都翻成"地区"。但刚刚CCTV4听到一则吴邦国访意的新闻,得知作为意大利的一级行政区划,Region的正式译名应该是"大区"!Google检索了下,证实。

相关新闻:
吴邦国会见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议会议长

明天去系统里改。

5/22/2009

为上海电台脱掉“预算帽”喝彩

今早上海电台新闻提到这个概念用的是"预算封顶",很好嘛!

昨天扫了一眼《新民晚报》,虽然用的是这三个字,但加上了引号。纸媒和电视广播的表达方式不同,纸媒的双引号既说明这是新词还未获广泛接受,也能起到突出强调以及眼球的作用。标题用"预算帽",正文加以解释的话,倒是可以接受的方式。

对了,这个"喝彩体"标题咋样?向职业五毛党、"喝彩党"党魁
亦菲表示感谢!

5/20/2009

翻译佳作赏

高额的鼓励措施引起对形成投机泡沫的警告

意大利,可再生能源的新兴市场,正在成为第一个完成"电网平价"的国家,电网平价是太阳能发电的圣杯,即生产太阳能光伏能源的成本最终低于零售电力价格。

然而在同时,光伏能源行业警告说在受到欧洲最高鼓励措施的吸引的同时由于2010年之后新的长期电价水平并不确定,该行业正在形成投机泡沫。

分析员说作为信贷紧缩和不动产价格下滑的牺牲品,西班牙市场的瓦解正在驱使投资者涌向意大利,即使意大利的商业声誉并不令人满意。

"电网平价明年肯定将在意大利的民用市场可以看到,"德国Q-Cells的首席执行官Anton Milner说,Q-Cells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

Verona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发言时,他预测在今后的六年中,生产太阳能光伏的成本将降低百分之四十致百分之五十,这将导致到2015年在意大利南部能够生产比燃气发电电厂更有效率的电力。

但他又说:"意大利必须停止使市场过热或滥用市场,不应发生我们在西班牙看到的定期被迫停止的现象。"

Puglia地区位于意大利版图的脚后跟部位,是一个由共产党作为其地方长官的地区,并且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市场。然而,Paolo Rocco Viscontini Enerpoint公司的主席),警告说适合太阳能开发的农业土地价格已经在过去的两年中上升了六倍。

北非农民生产的便宜食品迫使意大利农民离开土地去寻找其他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也同样被从太阳能电厂收取的财产税所吸引。

"太阳能在意大利是一种新的不动产,"一位项目开发商抱怨到,他说所有类型的不动产公司正在涌入该领域。

Gerardo MontaninoGSE公司(一家国有电力管理代理商)的主席说意大利每千瓦的6875美分的奖励措施太高,是德国的两倍。预计电价在2010年将降低百分之二。

预计意大利在2010年年底的装机PV容量将从目前的450MW达到1200MW,意大利目前的装机容量只有西班牙装机容量的大约百分之十二。

5/19/2009

Scientifc Sex

英汉翻译中的一大难点是虚词翻译,比如英译汉中后缀为"-ble/-bility""之类,比如汉译英中××性"之属。翻译之难在于原文意思看似"不难明白",但是要用具体文字简洁明了并且符合上下文要求的形式表达出来却殊为不易,简言之便是"大概看得明白,很难说得准确"。

根据个人经验,把意思吃透之后,通过词性转换或者换个角度解读来处理是两种应对方法,比如the resources available to Party A,字典上对available的解释无非是"对……可用
"之类,借助字典可以理解原文,但不能把字典的解释直接拿来往译文里填(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翻译都不能这样做),翻译成"对甲方可用的资源",而是要稍微动一下脑筋,换个角度讲,如"甲方可以利用的资源"或者"可供甲方利用的资源"。

再举一例,原文是:"增强能源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这里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都在表达抽象含义,具体怎么样才符合这"两性一度",语焉不详。有版本如下:
strengthen the democracy, scientific property and transparency of energy-related decision making.
从搭配的角 度,strengthen与democracy和transparency可以搭,但与property搭不上。从意思的角度,democracy的意思 是"民主的作风和行为方式",democratic的可以是某个组织、地区和政府,也可以是个人或组织在某个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但某个具体事务本身不能用 上"democracy (democratic)"衡量,因此在保留strengthen和democracy用词的基础上,要修改成strengthen democracy IN energy-related decision-makings/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对于transparency,也是同理。

可是保留这个结构的话,"科学性"怎么译且怎么放?首先,properties固然可以表示"属",但scientific property压根就是没有的搭配,是找"性"然后对应"property"的产物。
另外"加强"也是虚指,意思是"make it better"、"improve"、"streamline"。

不妨调整角度,借助词性转换,试着重新处理。
  1. make energy-relate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more democratic, scientific and transparent;
  2. pursue democratic, scientific and transparent energy-related decision makings;
  3. pursue democratic, scientific and transparent energy-relate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但 是,继续考虑这里的"两性一度"的关系,不民主的决策能科学吗?科学决策是不是就包含了民主决策的意思?如果不是,科学的含义是不是应该更具体,是指决策 过程中要有专业技术支持,而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那么,此处"科学性"仅仅用scientific就不到位,换用technologcially supported。整句进一步调整为:
make energy-related decision makings more democratic, better technologically supported and of higher transparency.
中文里"两性一度"和"增强"的词性从名词和动词分别转成了形容词和修饰它们的副词。

最后,如果觉得make...more+adj. (positive sense)里的
make这个词不足以体现法条的"正式程度",我还可以改用streamline,当然配合动词调整,句子结构也要变化,于是有:
streamline energy-related decision makings in terms of democracy, technology support and transparency.
这样,某法条中充满中国特色"虚指词义"的短语就翻译好了。翻译类似句子挺麻烦的,因为理解原文就很吃力,如果仅仅是根据字面意思去查字典贴字典解释,翻译工作倒是省力了,但翻译的目的却根本达不到,跟没翻译差不多。"[scientific] property"对应"[科学]性"和用"fuck products"对应"干货"并无高下之分。

按照字典式翻译的逻辑和方法,这句的英文可以是:strengthen the democratic sex, scientific sex and transparent sex of capability-generated decision making. (红色部分感谢
Li Yaya 同学贡献).

5/14/2009

何方神圣“预算帽”

常言道: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要看电视。

我没有时间看电视,就听广播吧,毕竟耳听八方比眼观六路要省力很多。每天早晨迷迷糊糊泛听新闻,总有几个"亮点"能把我彻底惊醒,实在是很好的叫床方式!

每天听广播,日日有新知。今晨亮点便是"预算帽"。那是关于F1的新闻,大意是如果不修改预算帽,法拉利要退出云云。我问老妈:"晓得预算帽是啥玩意儿么?"老妈说不知道是什么帽子。大家晓得哇?Google上用"预算帽"(包括引号,作限制性搜索)查了一下,只有几百个用法,清一色都是关于F1的,也就是说这是个火热汉语新词!火热如斯,有相当多的听众观众读者(尤其是不关心F1动态的)估计会对它摸不着头脑的吧!预算为啥还要帽子?

幸好前几天看英文新闻瞥见过这一曲纠结,又"幸而"对当今中文记者编辑的文字水准有所了解,我方才
晓得说的是Budget Cap,Google一查证,果然如此。比如:autosport.com - F1 News: Budget cap set for 2009 introduction.

这个Cap的概念在工作中经常遇见,客户通常会在工作开始之前要求估价(estimate),有些大客户会以种种理由砍价或控制成本,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设 定Cap fee。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你有多少人员参与多少工作,无论按照实际收费时间和费率计算应当收取多少服务费,我们就定这么一个价格,你也照样计服务时 间,但是如果你实际发生费用低于这个价格的,按实际费用付账,实际费用超过这个价格的,对不起了,大爷只付这个价格,超出部分你自己消化(write off)。这就是cap fee,愿意的话可以叫"一口价",确切点讲就是"封顶(服务)费"。

回到F1的Budget cap,"预算封顶"、"封顶预算"、"预算上限"都可以表达清楚,真不知道当初谁第一个用"预算帽"的。遇到外语中的新词汇新概念,我们的中文媒体现在的翻译策略就是直(接)(死)译过来拉倒么?有些词有些概念中文里没有,为迅速传播信息,不那么通顺的'直译'可以是暂时的无奈之举,对于这些中文里本来 就有的概念,难道不能多读几遍外电稿子,看明白意思,多动下自己的脑筋,调用现成的中文词?

太“要”了吧

"支付首期出资的前提条件持续得到满足。"

诸位正宗中国人看得懂这句话吗?条件满足,还要"持续得到满足"。

法律术语的角度,条件是讲"成就"的,普通文体中可以讲"满足条件",唯独不讲"条件得到满足"。另外,
套用传统英语语法的说法,"得到××"在中文里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结构",也就是说"得到"即动作完成,是没有办法"持续得到"的。英文里可以说has obtained,但不能说has been obtaining。当然,这里的原文是remain satisfied.

满足还不够,要"得到满足",这还不够,还要"持续得到满足"。不知道写/翻这句中文的人当时是不是"持续高潮",爽到天上去了呀?太"要"了吧,不用脑子只管"持续得到满足"可是伤身体的哟!

Reference documents are not Bible!

对于原译中明显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地方不闻不问,以"原译如此"作为理由,是我最瞧不上的做事方式。看似谨慎小心,实则不负责任。混混风格。我理解想逃避责任的"公司生存潜规则",但是有些责任你要逃是逃不掉的,比如碰到我这样的,我照样可以来找你:最后一稿你做的,你当然应该对文件负责,你是大活人。

另一方面,做事如此风格,时间长了自然了无乐趣。不要跟我说什么职业倦怠之类的话,你自己在应付,不倦怠才怪。也不要跟我说什么能力得不到提高,你看到不对的内容都不想着怎么改善,你提高个什么?

5/13/2009

什么玩意儿!

昨日下午17时,卫生部接到山东省卫生厅的报告,患者吕某某,男,19岁,目前就读加拿大某大学。5月7日12时(加拿大时间)患者乘AC029航班从加拿大出发,5月8日14时30分抵达北京。

5月10日20时,患者自感发热。5月11日下午自测体温39℃,并伴有咽痛、头痛等症状。5月11日19时25分,患者乘坐D41次列车离开北京,当晚22时35分抵达济南。

(新闻来源:http://news.hexun.com/2009-05-13/117629137.html

已经自感不适,已经自测体温并证实发烧了,还去乘火车,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啊?我认为这比艾滋病患者故意跟别人发生关系传播艾滋病更恶劣,没有对方自愿配合 还没法那样传播艾滋,但传播流感可容易多了,别人还防不胜防。火车不比飞机,火车乘客查找起来的难度也大多了!这瘪三太不是东西了,
大概去国外学了一脑子屎。

5/11/2009

Help

The term "Closure Cost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letter agreement means the reasonable costs to be incurred by HASL, and which cannot be met from funds otherwise available to AA, in order to close new business and to set up reserves and meet the Minimum Solvency Requirement to run-off the closed portfolio of the business.

AA是保险公司,怀疑黄色部分的run-off应该是run off,问题是保险里"run off某项业务"是什么意思?

多谢各路神仙!

5/05/2009

Beyond My Understanding

本协议期限不定直至贵行完成贷款的提供,完成提供贷款后本协议将失效(但无损于贵行届时已经累积的责任)。

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