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2009

To Be or Not To Be

刚才律师问我一句话 :
It does not and should not be construed as forming a precedent of any sort.
 
我给了两个版本:
 
House style:
不能也不应被解释为构成任何形式的先例。
 
我的版本:
不得视为先例


3/17/2009

友邦惊诧

接到一个自称友邦客服的电话,说有一款为我度身定做的产品,我让她把产品名字告诉我,因为我在友邦有代理人的。

对方居然一下子把电话挂了。友邦噶牛B?还是经济不好了,下面培训一塌糊涂了啊?更或者就是一个骗子?

电话号码:53559888

查了下,发现还真的是友邦,这个电话早已臭名远扬

3/02/2009

化学品查询

correction appended

有时候资料里碰到药物化学名,比如阿莫西林的化学名就是(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这种要“翻译”是不现实也是不正确的,应当去查询英语名。

找到一个网站,查询很方便:

查得阿莫西林的英文名是:http://www.chemblink.com/

(2S,5R,6R)-6-(2-amino-2-(4-hydroxyphenyl)acetamid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ic acid

因为我要查的阿莫西林产品是“三水合物”,那么还要在上面的名字上加个尾巴:trihydrate,这样整个就是 (2S,5R,6R)-6-(2-amino-2-(4-hydroxyphenyl)acetamid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ic acid trihydrate

2/27/2009

货币格式小谈

合同里看到货币的写法,有点小乱。

与Euro50 or RMB50对应的中文怎么写?

"欧元50,000,000元或人民币31,860,000元"对吗?

回答:不对。

现代汉语里,我们一般说"5万欧元/美元/日元"、"人民币5万元",而不说或者极少说"欧元5万元",因此,同样是货币单位加数字,中文处理还是不同di。意思上是不会有差错,但既然是中文,就是要符合中文的习惯啦。

早新闻片段

都是那条讲外白渡桥"回归"新闻里的。

一,……当船出现在黄浦江上的时候,……

二,……各色雨伞成了不可或缺的风景……

我们会讲"(船的)桅杆从地平线上出现的时候",但我们不讲"船出现在海上的时候",我们只讲"潜水艇出现在海上的时候"。

相信外白渡桥施工用的是驳船或者拖船,而绝不会是"潜水艇",也不会是"空降兵"吧。

"不可或缺"是什么意思?"或"这里是"稍微"的意思,"或缺"就是"少许有些缺失",而"不可或缺"则是指"一点也不能少",用来形容一件事 物非常关键,少了它不行。用法律英文讲,就是of essence或者as required,用普通英语,就是indispensible。

回到新闻,这些雨伞花花绿绿固然好看,固然是一道风景,但他们对于桥梁复位是"不可或缺"的吗??

2010 Expo Words Flash:“指定日”和“平日”

早新闻又有好玩的,说世博会的门票价格根据日期分两种,"指定日(价格)"和"平日(价格)"。一位官员接受采访的时候解释了"指定日"和"平日"的含义,无非是五一之类人流量大,票价上浮。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指定日"和"平日"是直接照搬
日语汉字来的。

汉 语出口转内销,从日语汉字借入新词不是新鲜事,"干部"、"共产党"、"政治"、"法律"、"请求权"等等大量常用语都来自日语汉字,时间大致是19世纪 末到20世纪中初的翻译潮(translation boom)。对于各类新事物,直接用日语汉字是个高效的方法,不少日语汉字译名本身也是翻译中的佳作。

可是,如今对于现代汉语里本身就有的意象,也要直接照搬日语汉字么?"节日价格"和"平时价格"说得不是很清楚么?何苦要找大家看得懂字却猜不透意思的日语汉字来给大众上课?

2/24/2009

Conning Certificate--LEC

网上溜达偶尔发现一门新专业能力考试,名字很好听,叫做“法律英语证书 (LEC)全国统一考试”,LEC是Legal English Certificate的缩略。觉得有点意思,想了解个究竟,专门去书店跑一次当然不高兴,好在网上书店就有卖考纲,价格便宜,又免送货费,于是就定了一 册。

试卷分成卷一和卷二,卷一分美国法基本知识和逻辑推理,卷二由案件阅读、翻译(包括英译中和中译英)还有法律文书写作组成。看了样题后感觉这考试目的不明 确,既然是法律英语考试这就是英语考试,而不是法律考试,但实际样题却是有点类似LSAT的路子,是英语出的法律题目。案件阅读则有点类似外所的笔试题 目,让人写memo,这还是在考法律。翻译部分算是最对路子的了,扫了一眼参考答案,这答案还真是品牌产品——“天晓得”,中不中洋不洋的句子让我看得倒 胃口,后面几句不看英文就压根看不明白在说什么东西。中译英部分我就不看了吧。

再看“指定考试辅导教材”,尾巴露出来了——清一色的都是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政法大学某张姓人士的著作,六本“指定教材”一概都是他的,而这首次考试还恰恰就是中政法组织(包括报名、考试)的。懂的人都懂了吧!

考试的全名叫“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还是“全国统一考试”哦!
中国法院网都有这考试的介绍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全国法学院都要推广这考试,不通过者不能拿毕业证、学位证?我不对神奇的土地做任何预测,现在知道的是这门考试的考试费要880大洋。

懂的人一定懂了。你懂了伐?

(另:相关内容我都没有按惯例给出链接表明出处,因为我不想给他们做广告,要了解的可以自己网上搜。)

2/23/2009

Beijing vs Shanghai

今日新闻头条:上海市"居住证"转"户籍"政策23日公布
来源:http://nv.qianlong.com/33530/2009/02/22/2841@4876546.htm

相关新闻:
北京人口资源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不宜推行购房落户
来源: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222/393099.shtml

"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695万,即将触及1800万人的容纳极限。每年50万人以上的增长速度已经让环境和社会资源不堪重负。"

对比:

截至2008年底,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
来源:
http://nv.qianlong.com/33530/2009/02/22/2841@4876546.htm


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057平方公里,郊县面积4283.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21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2平方公里。

北京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35平方公里。下辖10个区、8个县。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近郊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远郊区:门头沟区、房山区;远郊县:昌平县、顺义县、通县、大兴县、平谷县、怀柔县、密云县、延庆县。

上海者,全国的上海;北京者,北京的北京。首都建设靠大家,落实户口上海吧。风光无限在京城,要骂要打上海城。

2/16/2009

中文媒体编辑记者还学中文吗?

2009年2月13日,新华有一篇稿子题目是《中科院已开始对俄美卫星碎片进行搜索捕获》。我当时看了这个题目就摇头,因为其中问题多多。

第一个问题是结构问题。我对“对+××(动词宾语)+进行+动词”的用法很“感冒”,因为这个“进行”往往没有实质含义,表达的含义跟动宾结构一样,只是在口头表达时可以起到实质上延缓语速,留出思索时间的作用,落实到稿件就显得累赘。

大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新闻采访,如果受访人开口很多“进行+动词”结构的,此人发言的
总体字水平往往不高(需要时间找话讲或者需要装出思考的样子),或者说如果要把此人的发言整理成文稿(或者仅仅是字幕)是需要很多后期加工编辑(纯文字角度的)工作的,而如果受访人开口很少这样的结构,他的文字水平就较好,口头发言几乎可以直接落实到文稿或者字幕。还可以观察,拖长音加“进行”结构几乎是官 员接受采访时的“标志性(言语)动作”。

举例:
(1)“我们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比较:“我们将
严格监督工程质量”;
(2)“我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了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比较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群众反映的问题”;
(3)“有关部门将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比较
“有关部门将核实有关情况”

在我的文字里,不论是原创、翻译还是校稿,都不用或者要扫除“进行结构”,让行文更为紧凑。当然,如果我是写小说,要刻画官腔,刻意为之则另当别论。

回头看这篇稿子的标题,“中科院已开始对俄美卫星碎片进行搜索捕获”与“中科院已开始
搜索捕获俄美卫星碎片”相比,是不是后者更清楚更简洁更直接?

第二个问题是搭配问题。“搜索”是指“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
”,而“捕获”是说“捉到;逮住”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商务92版)。可见,“搜索”是在找,但没有找到的状态,而“捕获”则是“已经找到”的状态。一个是动作未完成,一个是动作完成的结果,怎么可以连用加宾语?这到底是找到了还是没有找到?

标题是想表达“找”并且“要找到”的意思,但这搭配却混乱得很。用“搜寻”,把标题修改成“
中科院已开始搜寻俄美卫星碎片”如何?

新闻里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发生+动词”结构。前几天有一则新闻提到“某某小区发生屋顶坍塌”。什么叫“发生屋顶坍塌”?是不是该用“发生屋顶坍塌事故”?这“事故”二字必须补出来,否则结构就不完整。

曾几何时,新闻媒体的用词是语文
学习的范本,出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用错误是要专门“勘误”、“致歉”的,而如今,翻开报纸(仅仅所谓主流报纸,比如上海本地的几大报纸),打开电视收音机,看到听到的中文语用错误比比皆是。光吃早饭时候听个990早新闻,低级文字错误就比比皆是。报道的节奏加快了,记者写稿子、编辑校稿子时间更紧了固然不假,但也不至于忙到连中学生就能避免的低级错误都放任不理的地步吧。这恐怕不是“时间紧张”、“匆忙”能够解释的,而是大量记者编辑总体中文文字水平退步的表现!

2/09/2009

Dangerous Cats

昨晚纪实频道看到Discovery制作的纪录片《深入狮穴》,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如何一步一步接近草原上狮子一家的故事。结束前有一句提到"深入狮穴",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英文里用"狮穴"表示危险的地方,中文里是"虎穴",毕竟原本说英语的地方看不到老虎,而中国人则看不到狮子,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狮虎当成最凶猛的动物,把他们的老巢当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我想得到的英文俗语是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网络上搜到了视频,英文配音,繁体中文字幕的版本,翻译与上海纪实频道的略有不同,但都是很出色的。原来,英文原文是这样的:The lion's den is simply a metaphor for danger。

我想如果平时笔头翻译,我肯定会用"虎穴"去对应"lion's den",否则会让中国读者感觉有些别扭(尽管不影响理解意思)。比如上面这句成语,我会处理成"老虎头上拍苍蝇"。但是在这部介绍狮子的片子里,按部就班用"狮穴"才是最恰当的,不仅'名副其实',而且还带上了恰到好处的翻译腔。

2/07/2009

My Complaints

我曾经几次投诉长城宽带、有线通或指示或默认手下在居民区里乱贴广告的问题,后来小区里这个情况好了很多,我便没有再在意,直到今天看到STV的报道。看来宽带公司乱贴广告的问题依然严重,也仍旧是个令人生厌的问题(墙上脏乱、撕广告的同时还带走涂料,留下斑驳样子)。

这次长城宽带被罚款。

新闻里提到一句,说"这项投诉很集中"。想来我也算为这"集中"尽力了。如果大家都不投诉,这种"小事情"就一直没人关注没人管。

我之前还投诉了河南路福州路路口东北角流动厕所乱倒清洗用水,冬天结冰对行人构成安全隐患的问题。黄浦区环卫同我联络,态度不错,但尽是推诿。在我坚持下,方才承认问题,之后没有再犯(尽管之前有推诿,但最终还是解决了问题,并且一再致电跟我联系,如果其他行政部门也能这样,也是进步了)。

2/06/2009

Anonymous Survey

某网站发邮件来做工资调查,居然还要输入工作邮件,说是确保你是"业内人士",过滤虚假信息。当我戆大啊,这不是变相实名制啦。

Commission v Committee

一直搞不明白这两个词的区别,去了某老外的类似"咬文嚼字"的论坛,得到了如下回复,共享给大家:

A committee is a group of people who meet and deliberate according to fixed rules in order to make a decision or produce a document as a group.

A commission is a group of people who are entrusted (that is the etymology) by a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a task. Sometimes the task is a specific one (like ascertaining a particular fact or resolving a particular problem) and sometimes the task is more long-term (like the SEC, that i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 commission is usually distinct from other kinds of agency in two ways: it has no single, permanent administrator, and it has no independent or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of its own―it operates under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part of the government.

Of course, a commission can be a committee (like the 9/11 Commission), but very few committees are commissions, and some commissions are not committees.

更进一步的补充:

The defining difference is that a committee is part of a larger organization. A commission is an independent group. E.g., 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Commerce, Science, & Transportation was formed by the Senate as a sub-group of the Senate. By comparison, the 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is an independent agency of the government.

又一位朋友的回帖:

A committee could be self appointed in an organization. Any citizen's group in a neighborhood can form a committee. A commission is more of an organization that is created by a higher authority, like a king in days of yore.

Some Financial Terms

几个贷款文件,遇到颇多术语,一番周折后,还是有几个不懂的,结合财经律师修改,记录几个用法

general syndicate  "全面筹组银团", 此处general是"全面,"而非"一般"的意思。

rollover or renewal (of facility) 重新借取

(a designated investment in which)  ** has a long or short position 持有多头头寸或空头头寸

具体含义,仍然不明了。这一块是我的弱项,虽然不属于"法律英语",但却是法律英语服务的交易中常常出现的内容,得找点资料好好啃啃――等忙过这阵。

1/18/2009

A Few Corrections

Original:

However, I really have similar feelings as Gidgegary do. I think it sounds wierd, and hypocritical, if i may say so...Do not just pretend to be 'polite' but keep making an effort to making yourself look 'cautious', 'prudent', and 'well-mannered'.

Revised:

That should be "However, I have feelings similar to Gidgegary's. I think it sounds weird, and hypocritical, if I may say so...Do not pretend to be 'polite' while making an effort to make yourself look 'cautious', 'prudent', and 'well-mannered'."

1/14/2009

定义与释义

英文合同里基本都有definition这部分,也有叫definition and interpertation,我经常看到的处理是这样的:如果只是definition,就用“解释”,如果是definition and intepretation,就是“定义与释义”。其实内容一样的,为什么要有这种区分呢?根据我对这类人的了解,他们追求与英文形式上的“密切贴合”,英文有两个单词,中文也就要两个单词——只要她/他找得出来。这实在很呆。

我平时都是一概处理成“定义”,不管英文是哪个,因为本来就是在明确相关术语的含义,给词语下定义么!

刚才有个电视片涉及某法规,片子给了法规文本2秒钟镜头,我正好瞥到。“名词解释”几个字让我茅塞顿开——“名词解释”,这个多好!以后就用它了!让汉语跟着英文亦步亦趋的死译见鬼去吧。

不滑稽的滑稽戏和滑稽的大事

昨晚(2009年1月2日)和父母去看了滑稽戏,发现的确不行。都是老段子混编,凭着我小时候10多年《说说唱唱》的‘收听史’和在无数盘滑稽戏、相声磁带中的‘浸淫’,这些段子都是听得前言便知后语,包袱成了透视装,实在么劲。地方曲艺的衰落除了所谓全球化的因素之外,天朝强行推普也是难辞其咎。好在全家看戏的经历从小也不多,一家人出去走走看看还是喜事一桩,节目内容只是幌子吧。滑稽戏,并不滑稽。

倒是不远处的人民公园,一出新潮滑稽正上演。在金融危机危及实体经济造成经济危机,进而危机就业市场,明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困难,因为市场中所谓机会(opening)少很多。倒是此处有个充满opening的‘人才市场’,熙来攘往皆是毛遂父母荐。这个市场只是听闻,尚未亲见,下次有机会去走走看看,了解下这个市场的“行情”也蛮有意思。

Another of this year's graduates, Teresa Yan, a journalism student fro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ays the market for public relations and journalism jobs is really bad.

"I'm not from Shanghai," she says, "so life's going to be really tough if all I can find is a job paying $150 a month - the only kind of job that's really on offer."


借用一下大学士现场拍来的片片:


一句一词

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但不好译:

By all means Let's be open-minded, but not so open-minded that our brains drop out.

译文既要表达意思,还要能体现出两个open的趣味,mind和brain的关系。一下子还真想不出。

遇到一个词,意思明白,也不好译: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Retention说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可以口头上说,用于正式书面表达总觉得不到位。见到过“人才留存”之类的说法,当然用不得。

1/13/2009

翻译小故事一则

一次某位大使邀请一位印度外交官及其母亲和夫人聚会。当见外交官只带了夫人而未带其母来时,大使便问:"您母亲怎么没来?"外交官叹了口气,摇头不语。另一位朋友小声代答道,印度有句谚语: "A thousand mustaches can live together, but not four breasts."

年轻的翻译考虑半天后结结巴巴地说:"千根胡须能在一起生活,四个乳房则不行。"

大使和周围的人大眼瞪小眼,一时不知所云。站在旁边的参赞看了刚才的情景又听了这句谚语,马上想到印度也有婆媳不和,十分明显不愿一起赴宴。于是参赞马上补充说:"千条汉子能共处,两个婆娘难相容"。大使和周围的人听后豁然开朗,翻译听后拍案叫绝。

12/23/2008

对不起

一分钟前打了一个电话,那一头是语音提示,内容大致如下:

"您好,我现在不在,如果您要发送传真,请等待传真信号,如果您要留言,对不起,这里无法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