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007

普陀区的交通

初中和高一的时候曾经写过两篇小论文,讨论如何解决普陀区的交通难问题。其中一篇经修改还获得了区政府的奖励。在文章中,我就提出建设高架道路是一个办法。当时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外或者其它城市的"高架道路",这个方案纯属我的想象。没想到后来还成了现实,这个我至今也是有点得意的。

今天在某交通论坛就普陀区的交通问题,又忍不住发表了一些看法,摘录如下:

(一)关于轨道线的设置走向
普陀区是上海的西大堂,上海最著名的最历史悠久的几个拥堵点几乎都在普陀区――沿着中山北路就有沪太路口、岚皋路口、武宁路口、曹杨路口(这个和其他几个相比还算小巫见大巫)、金沙江路口。现在新增的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还包括了曹杨路沿线的各路口,尤其以三汽公司(进场车辆喜欢凑高峰的热闹)、武宁路以及枫桥路、铜川路为甚。

普陀区又是住宅大区,更是和交通拥挤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尽管如此,普陀区政府在改善居民出行方面所作的努力显然不能被居民认可!轨道线、公交安排都没有向市里要求到合理的方案。现在的轨道线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借过"而已。由于忽视了曹杨路,乃至大渡河路以西的大量群众的出行需求,这几条轨道线对于普陀区的公共交通改善将是根本毫无作为的。


(二)关于曹杨路在建轨道线的站名取舍与现有站名之间的冲突

至于站名,曹杨路站今后可以改为"曹杨路中山北路站",既体现了对原有站名的继承,又更厘清了站点的具体位置。

其实,上海的公交站名(包括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都应该以交叉路口名称的方式体现,这样才能真正方便市民出行,避免因具体道路过长或道路曲折或者方言发音相近导致的误解。道路曲折道令人头晕的例子有:华山路、梅岭路(都是弧形,和同一条路可能有两个交叉点);后者的例子有:场中路与上中路(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相差十万八千里)、湖南路与河南路。此外,还有纪念路与一二八纪念路这样令人晕菜的"经典"案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