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08

无语

英译汉,合同前言中的套话一句:

the words "including" and "includes", and any similar expressions, will be read as if followed by the words "without limitation" and shall not be taken as expressions of limitation;

"包括"一词以及任何类似表述均应被读为带有"不限于",且不应被视为限制性表述;

类似的东西还有不少,我最近在收集一些典型案例,打算这阵忙过之后整理一下。

1/23/2008

“蕴藉”

地铁上看到多普达手机的广告,其中有个词"蕴藉"。我真是头一次看到,开始还以为是广告商玩拽的自创新词呢,刚才查了字典知道这是个文绉绉的好词,摘录如下:

【蕴藉】<书>(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风流~|意味~|~的微笑

――《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 第1434页

1/21/2008

Mangled English signs make muddle on metro

Created: 2008-1-21 1:14:09, Updated: 2008-1-21 9:57:26
Author:Zhang Xiaobin

"AFTER first under on, please do riding with civility." If you cannot understand what this means, you're not a frequent metro rider in Shanghai.

Those words were on a signboard at many stations on Metro Line 2 for nearly a year. It was simply advising riders to stand in line and be orderly, not to push and shove and block doors.

Similar poor translations are not uncommon at city metro stop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ng metro signs is clear and simple: to help foreign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t is even clearer, however, that poor translations are more misleading than useful.

On Line 2, I was told by a signboard cartoon policeman to "Keep you valuables snugly and Be aware the people press close to you designedly."

Please note this is a loyal rendering of the propaganda, case sensitive.

I could see "Caution, Gap" on doors in each compartment. Where is the lady or the gentleman whose name is "Gap?"

Is that a volunteer, ready to give riders in need a hand? Why "Caution?"

Fortunately, the illustration above the "advice" helped me out. Most probably, "mind your step" is what the metro operators intend.

As a New Year's gift to Shanghai citizens, especially those commuters who depend on metros to avoid traffic jams in rush hour, new metro stretches went into operation at end of 2007.

"It was a giant leap to the future," Shanghai Daily reported on November 28. "It was a giant leap to overtake Paris to have the seventh-longest subway network in the world."

The audio translations in the subway, though updated, remain as strange today as they once were.

"Next stop is..., please get ready to alight from the left side." According to my understanding, "alight" is descriptive rather than imperative. "Get off" would suffice.

Which side is the "left" side? Obviously, operators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all riders would agree that they have to stand facing the driver's cab to judge left and right.

Is this an international or, at least, a widely acknowledged, practice?

If "Zhangjiang High Technology Park" an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are not going to mislead passengers, how about "Shiji Avenue" and "Century Avenue?" Are they the same? "Century" was adopted for Line 2, the same version that was used on the road signs above ground before Line 4 opened.

However, "Shiji" was considered to be more "appropriate" by some "experts" and was therefore adopted.

Since then, passengers get off at "Shiji Avenue" and find themselves surrounded by road signs, which read "Century Avenue" once they leave the metro station.

Almost all elevators designated for "the differently abled" or "the inconvenienced," whatever the euphemism, were renamed "disabled elevator" before the latest metro expansion.

Every time I saw the phrase, I felt strange and uncomfortable. What sane person would use an elevator that is declared disabled?

Yesterday I was surprised and amused to see a revised translation: "accessible elevator."

Gosh. It does not make any sense at all. Why is it not accessible?

"Wheelchair accessible elevator" could be what the metro operators wanted to say although "elevator," a simple word in its simplest form, with the internationally acknowledged wheelchair symbol could suffice.

More mistakes and typos were posted at a local Web portal (www.metrofans.sh.cn) famous for metro news among frequent metro riders.

I am not demanding much of metro operators' English capacity. It is not a task beyond them to provide correct and accurate English signboards in Shanghai,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y can consult language experts with local universities or expats.

They could even launch a campaign to attract Shanghai students studying overseas to provide correct usage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It is the attitude that matters.

As always, bad news does not come singly but in pairs.

An official was asked in an interview about criticism of a 10-centimeter-wide vertical gap between the platforms and the thresholds of carriages at Line 6 and Line 8. He responded that the gaps were there for technical reasons and were in lin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The height difference would gradually disappear as the train's wheels wore down on the tracks, according to a Shanghai Daily report.

Ubiquitous poor translations, finding excuses and turning a blind eye to the real needs of travelers are all signs of poor attitudes on the part of the operators.

Think twice before deciding on translations, think about what the riders need.

That's my humble request to local metro operators.

(The author is a freelancer in Shanghai.)

1/17/2008

Super Busy

But I still managed to finish two tasks that had been pending for long... that's good..

1/16/2008

Shall I Use "shall have done"?

待译原文摘要:
―― ―――――― 头部――――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

中国银监会关于批准周老虎公司变更股权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

周老虎公司:

你公司《关于申请变更公司股权及调整股权结构的请示》收悉。根据《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13号)和《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批复如下:

―――――― ――第一部分 ―――――― ――
1. 同意你公司引进讨债鬼银行为公司股东;

2. 同意你公司按以下一揽子交易变更公司股权及调整股权结构

(1)就不还有限公司将持有的你公司4500万元股权转让给讨债鬼银行;

注:(2)至(3)也是同样结构,只是变更了当事方和数字,此略

――
―――――― 第二部分―― ――――――

3. 上述股权变更及股权结构调整后,你公司各股东出资金额及持股比例如下:

(1)孙悟空公司出资1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83.84%

注:(2)到(3)也是同样结构,只是变更当事方和数字, 此略

―― ―――― ――第三部分 ―――――― ――

4. 你公司应在收到此批复后修改公司章程,报花果山省银监局批准。同时,你公司应在收到此批复后6个月内完成验资及工商登记变更等有关法定变更手续,并向银监会及花果山省银监局报告。

第三部分中(1)的翻译有两种方式。
甲:Monkey King Company contributes RMB one million, holding 83.84% of the equities.
乙:
Monkey King Company shall have contributed RMB one million, holding 83.84% of the equities.

疑问就在于contribute的用法。

下面是关于此争议的观点交流:

甲:原文是对持股结构的描述,对即将按计划实现的持股结构的描述。用一般现在时足矣。shall多用于第三人称,表示强制性义务,此处不需要劳其大驾。并且,shall have done与第二第三人称搭配的用法很少见

乙:此处不是shall不是情态动词用法,而是shall have done表示将来完成时。

我认为,如果将来完成时的解释不正确。将来完成时的结构是:主语+will(shall) have done。其中shall用于第一人称,其他人称都应用will。因此,按照将来完成时的解释,此处Monkey King Company是第三人称,与shall have done连用是一个语法错误。

此后,我请教了语法成绩很好的 乐乐兔老师,并咨询了韩老师,韩又帮忙咨询了研究语法的葛先生。乐乐兔赞同我的看法。韩认为这个用法可以,至少语感上没有问题。葛先生认为此处可以用,因为shall可以表示强制、义务的含义。综上,韩、葛和我至少达成一个共识,即此处shall have done并非"将来完成式"之表达。至于,两位老师觉得shall可以用的理由都是基于shall可以表达"强制"和"义务"的特定用法(下称 "shall的特定用法")。 在这一点上,我有我的保留态度。

其一,shall do的确可以表达"强制"、"义务、"警告"、"强调"等等含义。此时可用于各人称和数。这在法律文件中是家常便饭。但是shall have done是不是同样有这样的功能呢?至少,我个人语感感觉不妥。但是,我也没有学术上的确切理由。

其二,假设shall have done具备如此功能,在此处有没有必要用呢?我把上述政府机关批复分成四个部分,即头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头部翻译涉及公文标题和套话翻译,我前些日子谈过标题翻译,这两句套话只要用In accordance with ** law/regulation(至于"批复"、"办法"等等文件格式词的翻译,又是另外一个话题,日后再说)。实质性内容在后面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银监会对公司申请的批复,表示批准申请。公司需要进行一系列股权转让和股权结构调整的交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在开展交易之前获得银监会的批准,于是公司对银监会提出了书面申请。这是此函件的背景,也是函件的由来。这部分不需要用shall的特定用法,因为就是批准,不涉及到具体的义务和要求,也不具有任何强制性。注意:公司是申请了,批准也获得了,但是公司仍然可以手持批文,不进行乃至放弃获批交易的。这是公司的权利。只要相关当事方达成一致就可以,这便是法律上所谓的"当事人意思自知"。

第二部分实质上是银监会在替公司和相关当事方做算术,并且把算术的结果罗列了一下。只要公司根据批文进行交易,就能获得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如果公司要进行交易,也只能根据申请和获批的内容操作。也就是说,公司进行获批交易的结果是既定的。批准内容和交易结果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批文之后,有且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公司放弃交易或者重新提出申请;要么公司开展交易,获得所述交易完成状态。由此可见,第二部分行文不过是对结果的描述,而非银监会在对公司施加义务――即,如果交易后不是如此结构,公司要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因此,这里也没有shall的用武之地。

第三部分则是银监会对公司在程序方面的要求,要求公司完成一定的手续,规定了完成手续的时限,以及明确了办理手续的特定政府机关。一旦公司如此这般操作,公司就可能要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诸如其计划交易无法按时完成,影响公司后续计划等等。这里才是shall的特定用法施展拳脚的舞台。

综上所述,此篇政府公文翻译的确需要用shall,但仅仅是在第三部分而已。其余部分都不需要劳其大驾。诚然,政府公文,尤其是批文、命令之类,多为对下级或是管理对方提出要求、施以义务、给予警告等等(这些用法都需要shall出手),但这绝不意味着"凡是政府公文,就要用shall"。当然,另外一个法律人的习惯便是"凡是法律相关文件,就要用shall"。这"两个凡是"和"那'两个凡是'"一样偏颇。

至于shall have done到底有没有继承"shall的特定用法"呢?我查阅了手头张道真先生著的《实用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1992年5月版),没有得到解答。该书在第165页提到了将来完成时,篇幅只有一页不到,仅解释说是"表示将来某时会业已发生的事情"和举了几个例子,另外还提到"这个时态有时用来表示一种揣测"。

这个问题对于我仍然是个悬案,在一个老外讨论英语语法词汇的网站( www.PainInTheEnglish.com)发帖问了,等待和我一样"吃饱了撑的"的老外怎么回答。同时也期待大家给予质疑和指正。

Any Difference?

(1)于××判决前后,就××款项支付利息。
(2)就××款项,于判决前后支付利息。

这两句话在含义和侧重点上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

1/15/2008

Future Prefect Tense Sucks

翻译加粗部分:

上述股权变更及股权结构调整后,你公司各股东出资金额及持股比例如下:

××公司出资××,持股××。

译文1: ** company contributes **, holding **% of the equities.

译文2:
** company shall have contributed **, holding **% of the equities.

More to come

1/11/2008

La Sensation des Mots

平时也会翻译一些政府下发的红头文件,文件内容的翻译暂且不谈,就谈谈这些红头文件的"红头"本身的翻译。红头文件的头,基本就是两种一种是简短的,一种是冗长的。简短的又分两种,一种是"××政府"另一种是"××政府文件",区别就在于"文件"二字。

各种红头文件可以参考(点击看大图):
red title
 




(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作文章论述参考之用。本人不对其中内容负责。)










先说冗长的。冗长的文件名无非是把文件要谈的内容浓缩之后放到了标题里面,我的做法是把这些具体的内容作为副标题翻译,而不是按照中文的标题也搞一个长长 的英语标题,为何?不符合英语习惯。标题要提纲挈领,要一目了然。汉字标题可以长,这是因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汉字是方块字是象形文字,汉语是重意合语言, 多几个字毫不影响信息传达速度,或者说信息传递的效率很高。而英语则不然,英语是字母拼写的组合,英语是重形合语言,其含义的表达要借助于各种屈折变化和 连接词。一个超长的标题,非但不能起到更多传递信息的作用,反而还延缓甚至阻碍了传情达意。大家可以找中英文新闻网站各一,看看两者在新闻稿标题上的处理 方式就能立即发现中英文文章标题的不同。既然是翻译,就必须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而非以"忠实原文"的名义去无条件模仿甚至照抄原文的形式。

把冗长标题转换为简要标题是我的处理方法。那么就来谈简要标题。尽管有两种,即有无"文件"二字之分别。这"文件"一词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或者可以通过不含"文件"一词的政府文件来反正,
没有"文件"一词,毫不影响公文是"政府文件"之一文件属性。从文件标题含义的角度说,"文件"一词在意义上是"冗余"的。没有"文件"二字,也没有人会把这份书面作品当成擦屁股纸。搞清这点很重要。

再说翻译,翻译是什么过程?
" 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 "很 明确,翻译是翻译意思,是为了在两种语言乃至两种文化中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前文说了,必须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而非受困于源语言的形式――尤其是英 汉两种语言差异重大,怎么可以追求形式上的一味一致,而不惜牺牲正确表意?因此,在翻译政府文件的时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汉语的表达习惯的缘故,必须 对源语言进行理解并加以提炼,再用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把汉语的意思表达出来。

回到政府公文标题翻译上。"××政府文件"该如何翻译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取"××政府"就可以了。于是这红头文件标题的翻译就是"×× Government"即可,对于冗长标题而言,加副标题就成。

举例说明,"重庆市人民政府沙坪坝政府文件"如何翻译?
我的处理是:Chongqing Shapingba Government.
别人的"润色":Document of Shapingba People's Government of Chongqing City

我要说,作为一个译员,是需要主观能动性的,是需要对文字的感觉的,是需要动脑筋的。沉迷、醉心于"逐字翻译",甚至在看到别人的参考文字之后仍然木知木觉无法接受提示的"死译""死忠派"也许跟机器差不多少。机器也能做的,要人干吗?

1/09/2008

Here comes the coldness

开着电视整理书桌,电视里正好是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媒体大搜索》节目,刚才的一条新闻令人震惊。说的是一对母子拦住一辆轿车向驾驶员讨债,司机不肯开车门。老人情急之下坐在了地上,把两条腿伸在车轮前,试图阻止司机驾车离开。司机居然悍然开车从老人腿上碾了过去。新闻最后报道了司机面对镜头仍然振振有词地狡辩(坚称自己没有看到人,车子开过也没有感觉,甚至连上还有笑容) ,并对司机批判了一通。我一直盯着屏幕――司机已经到案,自由法律处理,我已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被碾压的老人到底怎么样了?是不是得到及时救治?是不是脱离了危险?相关善后如何处理?

比司机的行为更令人震惊的是,这节目居然对老人的状况没有只字片语的报道!如果说做这个节目是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无良司机的谴责,那么看完节目之后,我发现这节目的采编播人员和这无良司机不过是半斤八两!他们关心的是新闻,是不要漏稿子!抓到新闻,抓到稿子之后就大功告成了!这司机也好,这老人也好,不过是完成他们节目的故事主人公而已。他们做这条稿子根本不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或者说他们对生命的关注早就被罕见新闻激起的职业激情所淹没。对他们而言,老人的安危根本不是"新闻点",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天气预报说又有一股冷空气将要南下,我想,这冷空气已经到了。

地铁七大牛X

1. 上车晃晃悠悠,滞留在门口左右选位置或者索性在门口转身站住的。皇上太后驾到视察车厢来了?

2. 高峰时候,上车不往里走的;喜欢站在靠门口第一个座位跟前的。堵了后面人流向中间的通道,严重影响门口通行速度和后来乘客上车,挡住滚滚人流很有成就感吧?或者,是在为搭档做掩护?

3. 站着不拉扶手的或者看报纸不拉扶手的。感谢对司机的信任,感叹对自己平衡能力的信心。只是总有一个万一一万啥的,照顾一下实习司机的感受,旁人也没有义务时刻准备给你靠一下是不?(美女除外……)

4. 看大报纸摊开看的。是地铁车厢,又不是司令部,是报纸,又不是军事地图,不用如此拉风,把报纸折小些看,大家方便。低调低调,一看您天天看地铁报,就知道您起码是教授,还一定是
肛肛的正教授!

5. 把手机、PSP等等外放打开,自得其乐,令别人不胜其扰的。要是可以点歌,还可以考虑考虑;或者您索性在跟前放个饭碗什么的,也算体现咱天朝丐帮与时俱进了!

9. 到站才想到往外冲的。思想者、沉睡者除外,烂屁股的不要。

10. 抢座位的。我有一个逻辑不知道是不是很强巨:要座位说明要休息或者身体弱,既然要休息或者身体弱,怎么又能抢得如此逮劲?既然你身手矫健,功夫了得,拜托让给别的更需要的人罢~据说,中国人有些时候像条虫,但是看到地铁公交的空座时,便能霎那间化蛹成龙,此间奥妙是天朝绝密,不可为外人道。谁能解开这个祖传秘方,一定能拿炸药奖,什么生理学奖、物理奖、化学奖、人类学奖……统统都是都归您了。

1/08/2008

早高峰中山公园站换乘攻略

高峰的时候换乘通道拥堵,就是大家一堆人涌向楼梯口要下去。其中还有很多白痴喜欢边走边拿着报纸看,更是严重影响通行速度,还有瘪三喜欢报纸乱扔(地铁报还都是铜版纸,滑溜溜),这两种行为也是置自身与公共安全与不顾――有一个人摔倒,就可能酿成大祸。

至于喜欢慢悠悠走路的女士,习惯两个人手挽手悠哉悠哉下楼梯的情侣,也是毫不考虑高峰拥堵的情形,照样悠然自得,哪怕前方一片开阔,他们仍旧陶醉在自我的节奏里面,哪管身后赶路人的焦急,哪管楼梯上还有众人在等待。

至于从右侧"快捷通道"硬插队下楼梯的,更是司空见惯,否则,这就不是中国了嘛!

我的解决方案:宁可先出站,走天桥,从商场里绕行再下到二号线,重新进站。我是宁可多花几块钱,也不要去凑那混乱的热闹的。

1/07/2008

由上海地铁公示语劣质翻译想到的

地铁公司似乎一向对地铁内的英语翻译很不重视。以前在二号线站台上还看到过after first under on, please do riding with civiilty (请先下后上,文明乘车)这样的"经典"笑话。这个笑话曾经留存了有将近一年,可惜我当时没有买数码相机,未有机会留下来做"纪念"。

二号线里关于"张江高科站"的英语翻译也有不同,我见过至少有这样两个版本: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Zhangjiang High Technology Park (这个和报站一样)。至于"世纪公园"和"世纪大道"更是搞笑,四号线通车时候四号线和二号线的"世纪"用的是不同的词,二号线用"Century",四 号线用"Shiji",甚至在同一个站台还有"Shiji"和"Shi JI"两个版本。当时我就跟地铁方面提意见,如此擅改地名翻译会有严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地铁内地名翻译和地铁外地名翻译不一样,从"Shiji Avenue"下车,到外面一看却是"Century Avenue"。如果要统一,就要把外面路上所有路名牌乃至楼房门口的门牌一概改掉。劳民伤财之极。最近一次经过四号线,看到是改回来了,都用" Century"。

再说报站,"三线两段"开通之后,二号线的语音报站有变动,除了增加人民广场站的换乘提示之外,还增加了"请准备从左边车门下车"的英语翻译,即: Please get ready to alight from the left side. 这个alight用得好生奇怪,的确alight是有"下车、下马车、离开车厢"的含义,搭配是alight from train, carriage, etc., 但是用在报站这个语境里却并不恰当。从鄙人语感而言,alight from的用法是对动作本身的描述,适用于陈述句,而不适用于祈使句。我们可以说Mary alighted from the train. 但是不说Mary, please alight from the train. 我不难猜到这是当初的"译者"是用电子词典的杰作。要表达此意其实很简单的:Please be prepared (to get off). 当然,这还是从翻译的角度谈。从实用目的的角度出发,这句话根本无需翻译。下一站是哪里,要下车的自然晓得要做下车准备,不下车的自然不用做下车准备。这 句话本身在汉语语境里也是"赘述",不过是公交行业的"惯用语",并无实际操作意义。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大可以省去不翻。

地铁中应该增加却没有增加的语音提醒倒是有:上车后请向车厢中间走,请勿在门口看书读报,请务必拉好扶手,切勿不拉扶手看书读报,切勿背靠栏杆扶手,读书 看报时请折叠至合适大小,请勿影响他人,请携带大型行李的乘客配合将行李往车厢中间置放,以免阻塞通道……之类。对于这些,也该配以翻译。这是小小的题外 话。

至于"left"更是一个相对概念。上周就在地铁里听到几个老外在讨论这个left,转着身子笑着在说到底哪里才是left?显然,地铁方面是以列车行径 方向作为基准的,即人面向列车行径方向时候的左右为地铁报站时候的"left"和"right"。但是,凭什么?这并非法定也非惯例,各人有各人理解。事 实上,如此指导能够误导的正是不太乘坐的乘客,老乘客绝少有如此困扰。再回到前文,这句话本身就没有必要去翻译,即便翻译,也该简明扼要,说得多了反造成 误解。

地铁车厢中的其他胡乱翻译还有:Keep you valuables snugly and Be aware the people press close to you designedly. (完全照抄,大小写、拼写均为原文形式)。说的是请保管好重要物品,注意身边故意挤靠的人(中文大意,原文不记得了)。车门边的紧急制动阀和对讲系统的使 用说明翻译也是错误连连。

不明白地铁公司难道请几个人把这些公示语翻译理顺一下的认真精神都没有么?After first under on这种小学生毕业生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的笑话,当初地铁公司上下居然无人发觉?我的观点是,要么一概用汉语,不用翻译也是一个风格。如果需要考虑外籍人士 的方便,需要增加英语翻译,那么就认真做好它。怎么做?找中国人先翻译得基本正确,再请老外来看一下就好了。如果地铁公司的领导有心,每次出国考察(应该 不少了吧)把英美国家地铁中的标识拍照拍回来,回来不就是可以对应用了么?甚至,请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尤其是上海市民(尤其是留学的学生们),把英美地铁中 的标识拍回来嘛。总之,办法很多,也不困难,就是看有没有人用心去做。

态度决定一切,地铁车站车厢内的英语翻译和某些相关管理人员面对摄像机镜头对10公分落差信誓旦旦的狡辩都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地铁经营管理部门(某些人)的懈怠和失职。

1/03/2008

古北路桥总算通车了

这座桥原来最早在2005年就说要通车,几经延期。今天终于通车了。原本从普陀到长宁需要绕一个大圈子,这个圈子出租车至少要跑15分钟,公交车要40分钟,高峰时没有1个小时拿不下来。此桥通车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从金沙江路绕行中山北路前往长宁地区的交通压力。沿着大渡河路直走过桥就是古北路。方便太多了!我也可以考虑去古北家乐福找好东西了。古北家乐福是全上海家乐福中好东西最多的。更希望 金沙江路枣阳路口、金沙江路中山北路路口乃至宁夏路凯旋北路路口的早晚高峰拥堵状况能够得以�解!

http://dfdaily.eastday.com/d/20080103/u1a388617.html
 
  记者昨天获悉,苏州河上的福建路桥、古北路桥已完成施工,进入试通车阶段。两座桥梁分别沟通长宁、普陀,缓解了周边路网交通压力。

  古北路桥通车内外环出行更加便捷

  古北路桥沟通起长宁区、普陀区,桥上设置了双向4车道以及2条非机动车道、2条人行过道,过往的车辆通行速度很快。

  据介绍,古北路桥南起天山支路与古北路的交叉口,沿古北路向北跨过苏州河,经冕宁路延伸至大渡河路与冕宁路交叉口,全桥长约725米。它的通车使普陀区、长宁区两区之间又增加了一条南北通道。

  据悉,根据城市道路网规划,大渡河路-古北路-虹漕路与内环、中环相平行,是处于两条主干道之间的一条城市次干道,连接铁路客运上海西站和上海南站,同时与沪宁高速公路入城段相交叉,是车辆进出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一条主要通道。古北路桥通车后,将使内外环之间跨苏州河桥从原本的真北路桥一座增加至两座。直接使中心城内外环之间、城市副商业中心之间的交通出行更为便捷。

1/02/2008

I'm damned if...

前文是说话人(Henry)在谈女的(She)在宴会上种种出格的举动,但是She's always got away with things.(运气不错,总是能逢凶化吉,逃脱惩罚)。She和Henry是亲戚关系,Henry因她无视传统的行为而担心她。女的年纪在60上下。

然后是Henry的一段独白:
She put deadly enemies next to each other. She ran riot over the colour question. And instead of setting everyone at loggerheads, I'm damned if she didn't get away with it.

这个And instead of setting everyone at loggerheads, I'm damned if she didn't get away with it.怎么理解?加上前面有Instead of...,似乎是几个否定了。





1/01/2008

“结婚登记颁证制度”

新闻一则:

上海明年起试行"结婚登记颁证制度" 亲朋见证
 
http://news.online.sh.cn  2007-12-26 15:58:01  [来源]:新闻晚报
 

   一对年轻情侣,用半小时办理结婚登记,用半年时间筹备盛大婚礼,这样的故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家庭和谐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处长周吉祥透露,为改变这种"轻登记、重形式"的现状,从明年开始,上海将逐步推行"结婚登记颁证制度",希望新人们身穿盛装,在双方父母及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认真、严肃地完成结婚登记流程。
  
  新制度采取自愿的原则
  
  据介绍,"结婚登记颁证制度"将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展开。目前,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闵行区婚姻登记颁证中心已动工,预计明年4月份投入使用。结婚登记颁证制度将本着自愿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初婚的年轻新人。

  新的婚姻登记颁证中心将分为两大区域,不愿意举行颁证仪式的新人,可按现行的结婚登记流程;愿意举行颁证仪式的新人,
可提前预约结婚登记颁证时间,有关部门将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明亮、宽敞的颁证厅。

  据悉,在研究和试行"结婚登记颁证制度"的过程中,上海借鉴了香港等地的做法。在香港,新人们穿着西装和婚纱,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办理公证结婚,已成为维多利亚海湾的一道风景。
  
  ■说法旨在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
  
   周吉祥告诉记者,推行"结婚登记颁证制度",是为了提高婚姻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周吉祥解释说, 很多新人都看重婚宴,对结婚登记却等闲视之,前几年甚至还有新人穿着拖鞋前来结婚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的。这种对结婚登记这道严肃的法律程序极不严肃的做法,也是目前年轻夫妻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有一对年轻的当事人,结婚不到三个月就去办离婚,原因是女方嫌男方"没钱,开车太快,不懂得体贴人"。
[作者]:孙立梅    [选稿]:卢丹

这是去年年末的新闻,今天电视新闻看到的确实施了。数对新人穿着礼服(男的西装,女的婚纱)在亲朋好友见证下领证,拍照。结合这篇新闻稿子,我疑问不少。"对结婚登记这道严肃的法律程序极不严肃的做法,也是目前年轻夫妻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这种不严肃的做法是年轻人离婚率高的原因之一"的意思。我不知道民政局是否做过科学调查,记者是不是考虑过采访对象说话的合理性。"目前年轻夫妻离婚率居高不下"是个什么判断?"目前"是指什么时间范畴,几时到几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概念,几岁到几岁?"离婚率"达到多少才算"高"?只有这三个问题都回答了,才能得出具体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在哪个时期之内离婚率是多少,才能与其他某个时期内的同一年龄段的人群离婚率相比较,进而才能得出"居高不下"的动态描述的结论。如果三个问题没有弄清楚,周吉祥同学的论述不过是空话一句。

退一步说,假设周吉祥说的"年轻夫妻离婚率居高不下"是事实。他又如何知晓如此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对严肃的法律程序极不严肃的做法"?他又得做调查!首先要界定怎么样去登记才是"严肃对待"的,其次要调查一定时期内"严肃登记"的夫妻离婚率和"不严肃登记"的夫妻离婚率,如果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并且一定样本的受访者承认是由于当初"登记不严肃"才导致离婚,那么周吉祥才能作出在新闻里的论述,才能由此推动所谓的颁证见证制度。否则,对待登记结婚的态度和离婚率之间毫无逻辑关系!进而,提出新的办证见证制度也毫无道理。就形式本身而言,
"很多新人都看重婚宴,对结婚登记却等闲视之",这也是稿子自相矛盾的地方。既然新人并非不看重形式,并且婚宴的正式程度且其能够昭告的人群远大于结婚登记本身,凭什么说人家对待婚姻不严肃?

其实,周先生的荒谬显而易见。离婚、离婚率高、离婚率居高不下同对待结婚登记的态度之间哪里来的因果关系?

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闵行区婚姻登记颁证中心
以小人之心揣测一下,这才是推行这项制度的关键吧。婚姻登记不过是一个法律手续,需要1500平方么?需要另外新建一个么?需要么?"有关部门"巧立名目造房子是不是那个"不能说的秘密"? 借用"1500平方的登记中心"是不是免费哟?呵呵,据领过证的朋友说以往拍个照片都是要收(不菲的)费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只是提出来,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好了。

按照"有关部门"毫无逻辑的做法,以后其他"有关部门"也可以举出"正式由于双方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夫妻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要求新人结婚都出具个人纳税申报表,或者索性要求双方都去找"符合相关资质的"或"有关部门审核通过的"会计事务所验资,凭其出具的"合格的"验资报告方能登记?也许,我的假设这有些赤裸裸了。只是,同周先生相比,我的假设不过比他少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另外,纯粹从写作的角度谈,这稿子的标题也辞不达意――"
结婚登记颁证制度"是什么制度?现行的婚姻登记难道不是登记+颁证么?根据具体报道内容,应该用"结婚登记见证制度"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