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2009

柴、米、油、盐、酱、醋以及茶

经人指点,得知思果先生曾经有过类似文章,于是用"思果 进行"做关键词检索,欣得好文两篇,谈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读来真叫畅快!

第一篇:http://www.douban.com/review/1095912/

标题很怪,好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读的多顺口,硬生生给破坏了。就是这可恶的"以及"。其实也不关"以及"的事,要怪就怪英文"and",因为认真的翻译总怕漏了字,逐字对着译过来,于是就有了讨人嫌的蹩脚句子。

这两天翻译新闻,都不那么轻松,要么题材不熟,要么自个脑子笨,想不出像中国话的译文。折腾的眼睛痛,看不得屏幕了。幸好在当当上淘了几本书,刚收到。索性关机,躺在床上,背后垫着被子,舒舒服服的看书去了。

里面有本专业书,《余光中谈翻译》。现在我也可以自诩是搞翻译的了,所以这是我的专业书。我和很多人一样,只读过余光中《乡愁》, 因为是课本里头的,也因为里面提到邮票,印象深。我看过思果先生几本论翻译的书,思果多次提到余光中和他观点相同,他们中文功底都不错。有蔡先生引见,我 也来受受余教授的教诲。果真有收获。开头那句话就是书里头的例子。白纸黑字单独列出来,才觉得这个"以及"夹在当中有多别扭,于是恍然大悟,这两天翻译新 闻的时候就尽量注意,一留心,果然很多"和"、"与"、"以及"都可以省掉。哈哈。

和思果的主张一样,余光中也反对"的的不休"。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红楼梦》, 一大段文字没有几个"的";两位还专门制作了反面教材,试着改写《红楼梦》某片断,结果发现,"的的"用多了,真是不如原文流畅自然。白话文里头 "的"很多,当然也不可少,不过确实该少用。尤其翻译的时候,得时时敲敲自己,这个"的"能不能省?那个"的"能不能删?因为英文文法和汉语不同。这句话 也是今年才慢慢认识到的。自我摸索的过程的确不易。书里头,翻译家给普通译者指出一些问题,实际中很该警戒。我发现里面有些问题我自己也琢磨过,比如英文 喜欢写one of the best...,意思是"最优秀的……之一",这个"之一"有时候读起来不顺当,有的场合,译文可以变通一下,不必总是……之一;再比如,英文行文比较讲 究逻辑,中文的前后关系则多隐含不露。看起来英文比较缜密。几个小发现也让我稍稍得意。想到这一点,我也觉得自己用了功。不是完全没进步。

看了两位的书,"的的不休"、"被"、"进行"、"做出"也成了我的眼中钉。以前这样值得痛恨的译文不知我做了多少篇。今后要改正了。现在养成了个习惯, 看电视喜欢注意字幕,发现新闻、科技节目说的话,"被"字可真不少;现在我明白了,这个字中文里面完全可以不要。还有"进行"二字也最罗嗦,还喜欢拖家带 口,没完没了。所以啊,没事别去用"的"、"被"、"进行"。文字简练清楚才好。如果读到这篇帖子,也认同这一点的话,敬请防着这几个字。

上回看董桥写的文章,也是讲反对译文欧化的,他描述的好,说做翻译的人,每逢要凑合着写晦涩难懂的译文,应该想想思果先生的话,警醒一下,因为思果先生要是看到这种欧化译文,肯定会连称可怕,鼻子朝天,不屑的撂一句,这是中国话吗?我觉得董桥说的很形象。

另外,余教授分析了推行白话文以来作家的文字,发现早期的作家,很多名气还不小,他们的白话文真不够好。过去读初中,老师让背诵朱自清的《河塘月色》, 意境是很美。不过文字呢?经余光中一分析,果然也不算经典。现在想想,这样的文章还是不背的好。"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 传出他们焦急的叫声。"这是何其芳写的,真拗口。没看过他的作品,这是书里面节选的。可能那时候还没个标准,只是图时髦。再一个,我私下估计,是不是他古 文基础不好。但凡古文基础好的,那个时候即使极力鼓吹写欧化的中文,他们写的文章也不会差,底子厚啊。当然,欧化风潮之中更风流的也有,余教授推崇钱钟书 先生的中文,张爱玲的中文,称为"西而化之"的典型。以后有机会准备多看看他们的文章。

我们翻译的目标是,写纯正的中文。

1 条评论:

Jay 说...

对实词驾驭功力的不足所导致的虚词的泛滥。
驾驭实词功力不足导致虚词泛滥。

区别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