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2007

I can't agree more with a client's comment

I can't agree more with the following comment made by a client of a renowned Chinese law firm on some English-Chinese legal translation work provided by the firm's legal translator. I do not like those who prefer providing long Chinese sentences in legal translation in the name of "responding to" or "echoing" the original English legal writing styles.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in a more concise way without losing any target meaning is much more demanding than hiding what is intended in long sentences with complicated structures to decode. Simplicity is gold.

Share with all legal translators:

For the translation, the Agreement is for our standard contract template which will be used later in many occasions. We expect a quality translation. The long and complicated English sentences should be translat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possible, into simple Chinese which fits into Chinese writing and reading habit and is easy to be understood. This is a high requirement calling for skills and and experience for the translator. We have previously asked other Chinese law firms to do translation for other legal documents. I always found that I myself have to review, proofread and revise. This has frustrated our purpose of retaining an outside law firm to do the translation. We hope to find a good legal translator who could achieve both accuracy a plain Chinese writing style and who could achieve both accuracy a plain Chinese writing style and whose work we could rely on and use directly without proofreading and revising. In simple words, we expect an international lawy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 and responsibility in such translation.

11/29/2007

大陆翻译危局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吴海云

http://book.hexun.com/4137_2580189C.shtml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但地区文化冲突愈演愈烈的今天,翻译的状况却让中国人很容易陷入新式的、自觉自愿的闭目塞听与故步自封中。

  "我真搞不懂,**的作品那么差,怎么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龚古尔奖/……)这是近两年来,在大大小小的文学论坛上常见的疑问。而在相关的回复中,总会有人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哪里是作家写得不好?是我们翻译的质量太差了!"

  大陆每年出版的外国文学译著数量维持在千种以上。但是,"文学翻译大国"的光环,却遮不住译文粗劣、译者浮躁、批评缺位等问题。

  香港著名翻译家黄邦杰先生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翻译队伍的后继者似有不足之势。真是一语中的。曾经诞生傅雷、草婴、王道乾等优秀译者的中国,如今几乎没有几个叫得响的翻译家。

  内地出版社的急功近利也是造成翻译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拿名著来说,许多国内的出版社喜欢炒作概念,追求短期效益。比如,在某个文豪诞生或逝世周年的时候,一窝蜂地出版此作家作品。这些重译本装帧精美,印刷质量上乘,但翻译质量与旧译本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有些最新的翻译作品,甚至差到让人不忍卒读的地步――"硬译"过来的文字,不但谈不上优美和流畅,甚至连读懂都很困难。

  与翻译质量的每况愈下相联系的是目前译者的尴尬境况。

  20年以来,中国绝大多数职业的薪酬都翻了20倍,但翻译的薪酬只翻了1倍。1980年代初期,译书的稿费基本在千字30元人民币左右,而现在,平均翻译费也不过千字60元人民币

  著名的俄语翻译家草婴告诉记者,他的平均工作量是一天翻译1000字。"像我这样的译者,在这个时代是活不下去的。" 草婴说。对于现在的译者动辄两三个月翻译一本十几万字小说的速度,草婴并没有提出批评,反而说:"我能理解,靠翻译养家糊口很困难,只能依靠量了。"

  问题在于,翻译还是一个对人的素质有极高要求的工种。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个有海外生活经验的留学生,可以做大型会议的同传,却未必能胜任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要求一个人既精通外语,又有良好的中文功底,还要对外国的人文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曾翻译《杜拉斯文集》等名著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许均认为,翻译最重要的就是忠实于原著,而这种忠实在吃透原著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许均在翻译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为了准确地翻译原文中提到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那段文字,还专门阅读了解释巴门尼德学说的书籍。

  除了扎实的双语功底和深厚的学养之外,翻译还要求译者有"灵气"。翻译是一种艺术、一种创作,而艺术创作总是需要灵性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一个优秀翻译家的必备素质。

  一方面是低廉的薪酬,另一方面是超高的要求,无怪乎如今优秀的译者寥若晨星。

  那么,出版社为什么只给翻译者那么低的稿酬?

  出版"新名著主义丛书"的万语文化公司总经理金浩先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出版一本译著,需付的版权费基本上在1000-2000美元之间,也就是1 万元人民币左右;加上翻译费1万多元人民币;书的封面设计、装帧和印刷费12万元人民币。假定这本书的售价是20元人民币,印数是1万册,那么版权、翻译和印费的成本将占到总收入的40%。必须一提的是,现在的出版市场并不景气,许多书店要求的图书进价是书价的56折,而网上书店更是低到4折。在这种情况下,一本译著的毛利相当有限,只有销量在七八千册以上才有可能赢利。但现实是,除了少量的畅销小说和经管类图书,绝少有一本当代外国作品能卖到万册以上。金浩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出这套"新名著主义丛书",总共亏了200多万元人民币。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出版社自然不会给译者更多的稿费,更不会像西方出版社那样,给予译者一定的版税。出版社将原因归咎于现在的人们不爱读书,尤其不爱阅读深刻的文学作品上。这话也许没错。但问题在于,如此一来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读者的热情不高,出版社在策划图书时不敢冒险,开出的翻译稿酬无法吸引到高质量的译者,翻译出的作品质量低下,读者就越来越不爱读翻译作品了。

  这样的循环进行到一个程度,造成的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情况。一些爱书人感叹于现在翻译质量的下降,而众多不知情的读者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那些作品的原作者。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国外已经没什么好作家了,海外的东西,不值一读,不必阅读。

  这是真正的危险,是国内文化界必须正视的翻译危局。百年以来,中国大陆上曾经掀起过两次翻译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2030年代,通过严复、梁启超、鲁迅等翻译大师的努力,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马克思的资本论、洪堡的大学观、罗素的哲学被介绍到了苦难深重的中国;第二次是1980年代,《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名著的开禁,让刚刚从文革中走出的中国人呼吸到了新鲜自由的空气,看到了一个个原先被屏蔽的世界。而现在,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但地区文化冲突愈演愈烈的今天,翻译的状况却让中国人很容易陷入新式的、自觉自愿的闭目塞听与故步自封中。

11/28/2007

Simplified Chinese

English Original (EO):  "Consumers" means the individuals that are the customers of the Stores, i.e., those who purchase or are interested in purchasing the Goods offered at the Stores (or through the Internet);

Chinese Translation 1 (CT1):"
消费者" 指构成任何门店顾客的个体,即购买或有意购买门店提供的(或通过网络购买)商品的人;

Chinese Translation 2 (CT2) "
消费者" 指门店顾客,即从或有意从门店(或通过网络)购买商品的人;

OE BANK PARTNER shall use the Customer Terms set out in Appendix X as the exclusive contractual basis for providing the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the Customers and shall obtain XX China's, prior written consent to all changes to such Customer Terms, and to all communications made to Customers generally relating to the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except where such changes and/or communications are mandatory by virtue of new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which case, BANK PARTNER shall provide prior written notice to XX China of such changes.


CT 1: 合作银行应将附录 X 中列明的顾客条款书作为向顾客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合同基础, 并且应获 XX 中国对于该等顾客条款书的所有修改以及对于向顾客 做出的所有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通知的事先书面许可, 除非该等修改和/或通知是新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在此情况下,合作银行应就该等修改向××中国发出事先书面通知。

CT 2:
合作银行向顾客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合同基础是附录 X 所载顾客条款书。 合作银行应就修改顾客条款书以及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所有致顾客通知,征得××中国的事先书面许可, 但修改和/或通知属新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除外,在此情况下,合作银行应就该等修改事先书面通知××中国。

11/25/2007

如何输入特殊符号和非常用汉字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需要输入特殊符号的情景,这些特殊符号中最为常见的有欧元符号、千分号、专利符号等等。这些符号在电脑字库里都是实际存在的,不需要用字母或者字符组合去拼凑(比如用中文句号设置上标加上大写字母c来表示摄氏度符号)。如何在word等电脑软件中正确输入呢?方法有几个:

一,插入法。在word中用"插入—特殊符号"的方法来插入。word2003以下的版本里是一个统表,需要慢慢找,而且字体很小,查找多有不便。word2003开始有了改进,word对特殊符号作了分类,分为"单位符号"、"数学符号"、"拼音"等六大类,方便了查询,效率也不错,但终究是需要查询的。因此,使用较高版本的office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我推荐条件的尽量用office2003及以上的版本,至少也要用xp版本。officeXP相对office2000是个飞跃。

二,网络法。公司给定的office软件往往是既定的,往往还是比较老旧的,因为公司升级软件设计到大规模购买正版软件的成本问题。在我工作的律所里,至今用的仍然是office2000的版本。无论是word、excel还是powerpoint用起来都有诸多不便之处。对于这些用户来说,用循规蹈矩的"插入法"输入特殊符号就比较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在google里直接键入"输入,某某符号",然后搜索。很快就出来大量与某某符号输入有关的"技巧性文章"。不难想见的是,在这些文章里会包含谈及的符号,那么我们要做到就是直接复制粘贴。比如,键入" 输入,欧元符号",就很快找到如下搜索结果:

? 欧元符号的输入-阿里巴巴商人论坛
欧元符号的输入,按住"ALT"键,键入128,显示的即是 "€"
club.china.alibaba.com/forum/thread/view/99_22690575_.html - 87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 加入笔记本

三,ALT+代码。如果经常要输入某一个符号,那么就需要一种效率更高等方法,用键盘快捷方式输入!这个方法几乎适用于任何程序输入窗口:按住ALT键,然后在小键盘上连续输入相应的数字,松开按键,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符号了。因此,记住几个自己经常用到的特殊符号的代码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我在合同里经常需要输入[•],表示"待定"内容。这个小圆点的代码就是0149,我只要ALT+0149就可以迅速完成输入了。——当然如果这个待定标识
[•]都需要经常性输入的话,我们更可以用word定制宏来实现,并且给宏设置一个简洁的和既有快捷方式不冲突的快捷键,将ALT+149总共4次击键过程进一步简化为3次甚至2次击键,甚至只是一次鼠标按键(将宏设置为自定义命令,放到工具栏里头即可)。上面提到的欧元符号、 千分号、专利符号的代码分别是128、137和153。

如何获得这些代码值呢?以WORD2003为例,插入-->符号,在"来自"的下拉菜单中选择"ASCII十进制",然后移动光标,当光标停留在相关符号上时,下方"符号代码"中显示的数字就是和ALT配合的代码。

四,其他非汉字图形符号输入。同样在插入—>符号这个界面中,在"字体"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的字体,便可以看到各类千奇百怪的图形来,尤其是windings系列字体其实就是图形符号库,慢慢挑选自己需要或者喜欢的就是。

五,其他非常用汉字输入。有些非常用汉字输入也会成为我们文本输入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困难。这主要是指繁体字和我们不知道读音的字(或者有些五笔都很难拆的字)。

繁体字输入有两个办法,最直接的是安装可以切换简繁体的输入法,比如google输入法就支持简体繁体之间的轻松转换。另外一个就是用word的简繁体转换按钮。需要注意的是,简繁体字之间的转换并非两个对应字的替换那么简单。简体和繁体之间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头发"的"
发"的繁体字是"髮"而不是"發","发展"的"发"的繁体才是""。因此,在利用word做好简繁转换之后,还是要做下校对的。

不知道读音的非常用汉字输入有点小麻烦。利用插入—>符号。字体选择"普通文本"即可,子集选择"汉字1",来自选择"简体中文GB(十六进制)",待选字体便是中文字库了,并且字库内容按偏旁部首归类排列,迅速下拉菜单,找到待输入字段偏旁之后慢慢寻找便是。

六,对于经常要输入的冷门字词符号而言,如果单位系统甚至禁止使用宏的话,不妨集中一次用前述各类方法输入完成,保存在一个word或txt文档里,需要的时候直接打开,复制粘贴就成。这就不是"输入方法",而是一个"旁门左道"了,但的确有效(效果和效率)。

其实,插入—符号的里头有好多有意思的内容,有兴趣有空闲的时候随便兜兜玩玩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1/23/2007

Fans, That Make the Difference

偶讲的不是举着荧光棒荧光牌疯狂追女子男和超女的粉丝。偶讲的是真正的FANS。

家 里电脑是05年年底前买的,至今将近两年,除了语音信号输入有问题(就是插上话筒不好使)之外,其他一切都正常。10月份的时候却频繁发生开机不久就突然 自动关机的现象。这种"自动关机"不是出现Windows关机屏幕然后系统注销再关闭的情形(这种多是中了黑客的招了),而是一下黑掉,全世界清净,和直 接拔电源是一个效果。

思来想去,我平时机器主要就是上网和处理文档,除了冲击波之外,从来没有遇见过其他恶性病毒木马。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相关文件都及时更新的,查杀之后也的确 没有发现系统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至于软件配置,也没有安装过很妖怪的东西,我现在很在乎机器的稳定性,不再像高中时候热衷软硬件频繁
" 升级"了。

如 此看来只有硬件方面的毛病了。想起来过去曾经有开机点不亮的情景。按下电源开关之后,听到风扇一转然后就歇菜。反复几次之后才听到风扇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 启动,机器才点亮。两者之间是不是有联系?我机器里风扇有两个,一个是电源风扇,还有一个是主板的CPU风扇。接电后,手放在电源风扇后,小扇子好着呢! 仔细听声音,用手感觉振动,发现应该是CPU风扇有工作态度问题。打开机箱,盯着CPU风扇,再尝试开机。果然,只要风扇能起来,机器就能起来。风扇起不 来,机器就起不来。问题应该就是这里,拆下风扇,轻轻点了下散热片,好家伙,烫就一个字!心里倒是一凉!如此折腾了半天,不会把CPU烧了吧!反复折腾不 会把硬盘搞出坏道了吧!虽说鼻子告诉我没有发生惨剧,也知道硬盘没有那么脆弱,哪怕有些坏道只要不在零磁道上问题也不是太大,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电话 求助后知道,现在的工艺先进了,CPU也有自动温控保护的,超过一定温度,人家根本就自动罢工,才不会豁出性命呢,硬盘也有自保设置。这才松口气。去电脑 市场淘来风扇一个,换上之后,再次尝试开机,一切OK!吸取教训,下了个CPUCool检测控制温度。尽管对软件控温并无多大把握,还是拿来用了,姑且当 作一帖安慰剂吧!总之,机器跑到现在将近两个月,再没有开机就给我黑脸看的情形。

为什么机器散热问题是在10月份出现,而不是在更热的7月、8月爆发呢?想了下有答案了。真正天热的时候,家里是开空调的。倒是,10月份,空调不用了,家里环境温度反而比暑期时更高。

一个赤膊风扇不起眼,价格不过10多块,但只要它不想干,再高身价的CPU、GPU、硬盘也就只能统统"一边凉快
"去~呵呵

“缘分”和“话痨”

WORD ONE

An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Word of the Day November 21

kismet

Pronounced: click here

Function: noun [noncount]

Meaning:

: a power that is believed to control what happens in the future : fate

Example:

<When we first met each other, we knew it must have been kismet (that brought us together).>

――"缘分"?

WORD TWO

Word of the Day for Thursday, November 22, 2007

deipnosophist \dyp-NOS-uh-fist\, noun:

Someone who is skilled in table talk.

At the age of six his future as a deipnosophist seemed certain. Guzzling filched apples he loved to prattle. Hogging the pie he invariably piped up and rattled on.

-- Ellis Sharp, "The Bloating of Nellcock"

Deipnosophist comes from the title of a work written by the Greek Athenaeus in about 228 AD, Deipnosophistai, in which a number of wise men sit at a dinner table and discus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t is derived from deipnon, "dinner" + sophistas, "a clever or wise man."

Dictionary.com Entry and Pronunciation for deipnosophist

――"饭泡粥"("话痨")?

11/22/2007

根宝回来了!

老猴子根宝回来了!明年主场要是设在虹口,我会考虑买套票,如果在崇明,我会考虑足球郊游。明年来几个申花队员充实到东亚,带一带,后年要是能够上中超。傻B朱骏啊,去你妈的蛋吧!

上海东亚冲甲主场成疑 八万人无望虹口成最佳选择
 
http://sports.online.sh.cn  2007-11-22 11:53:09  [来源]:上海热线
 
  上海热线:今天上午9点,上海东亚在昆明星耀体育场与安徽九方进行乙级联赛半决赛第二回合的比赛,在双方90分钟的争夺战中,徐根宝带领的子弟兵团凭借小将吕文君、朱峥嵘的两粒进球,2-1拿下安徽九方,从而以总比分3比2晋级决赛,率先获得中甲门票。此前,徐根宝曾经带领广州松日、上海浦东两支球队升入顶级联赛,而这次,算是他执教生涯中的第三次大冲击,徐根宝,用成绩向大家展示了他的能力。

  在东亚成功冲甲后,众多球迷在热线论坛上表示了祝贺,有球迷大呼:看来明年上海的足球重心可以转向东亚了!而球迷
也对明年上海东亚队的主场表示了极大关心。由于今年东亚队把主场放在崇明岛,虽然很多热心球迷非常想前往主场为根宝加油,无奈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只能作罢。

    在东亚成功冲甲后球迷理所当然的以为东亚将把主场放在东亚集团所属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但根据热线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明年东亚把主场放在八万人的可能性并不大。由于上海体育场明年将承担12场奥运会比赛任务,而奥组委会要求比赛场地为确保草坪质量,要提前半年封闭内场,因此这一规定基本上排除了东亚队将主场放在八万人的可能性。

  由于明年申花已经基本确定主场仍在源深,虹口足球场无疑成为球迷心目中东亚主场的第一选择,1995年根宝率领申花正是在这里捧起了甲A联赛的冠军,如果根宝能回到梦开始的地方,率领球队冲击中超,无疑会让无数的上海球迷再次为根宝疯狂。但是虹口足球场的租金问题可能会成为东亚落户的一大障碍。那么闸北、还有金山可能会成为东亚队的另外两个选择,闸北处在市区,交通方便,而金山目前的专业足球场设施一流,不久前刚筹办了中超南北明星对抗赛,球迷基础雄厚。当然东亚队的最后一个选择就是仍把主场放在崇明岛,毕竟那里是他们的大本营。
[作者]:阿泰    

11/21/2007

卑微的纳税人

关于我个人兼职申请发票的曲折经历已经说了不止一次了,我不是祥林嫂,每次都是不同的体验哦!今天,普陀税务局又给我了新体验。

话说上回我通过税务咨询热线12366详细咨询了相关情况,得到的确切纳税方式如下:
首先,缴纳营业税,税率5.55%,应税额为发票金额全额(设为
X),应纳营业税额为 Y×5.55%。

其次,缴纳个人所得税。
1. 扣除营业税纳税额后部分为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额,即
X -X×5.55%=X×94.45,设为Y;
2. 800元以下的,免所得税,税额为0;
3. 8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对扣除800元之后部分纳税,税率20%,税额为
(Y-800)×20%;
4. 4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对扣除20%之后部分纳税,税率20%,税额为Y×(1-20%)×20%;
5.
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对20000以上部分加成征收,成数为5成,税额为:20000 ×80%× 20%+(Y-20000)×80% ×20%× 1.5=3200+(Y-20000)×0.24;
6.
50000元以上,对20000以上部分加成征收,成数为5成,并对50000以上部分加成征收,成数为10成 ,税额为:3200+4800+(Y-50000)×80% ×20%× 2=8000+(Y-50000)× 0.32.

由于我在电话里对普陀区税务局的一些做法提出看法,12366工作人员将我的意见转到了普陀区税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普陀税务就有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详细解释上述纳税方法,并和颜悦色地说"没关系,你来吧,没问题的"。

今天再度前往税务局,某党员同志提出,过去是扣除营业税纳税额的,现在不扣除了,也就是X*5.55%的部分,仍然归入应纳税额的一部分。这显然是重复征税了。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对方的回答是:有时候是会修改的,我们也不懂,上面的要求……

另外,每次去税务局,申请发票的发票成本费也要纳税人自己缴纳。获得发票之后,税务机关会要求复印件留底――他们会把刚刚从打印机上取下的发票,让纳税人 出门自己找复印社去复印,当然费用也是自理。难道这些公务成本不是由我们纳的税承担了么?这些费用凭什么还要单列出来让纳税人承担?

税款只有多纳,绝无少缴(工资收入代征代缴,没法逃),享受的服务却是那样的少,服务质量是那样的低劣。

明天,我又要投诉。
我不是刁民,刁的是我们的和谐政府部门。
我是一个卑微的纳税人,我不是"善类",只是再卑微,我也要发一发自己的声音。

发个牢骚

最近某客户业务扩展很快,因此有大 量的租赁合同需要翻译。每次都是根据他们提供的新的中文版本和原中文模板的比较,在英语模板上做更新。对于原来某已经不复存在的外所的当年的翻译质量我已 经忍了好久了,每次都忽视原稿,把自己这部分尽量做好。今天有点忍不住要发个牢骚,因为合同开篇就是这样的句子:

中文:乙方愿意承租租赁物业用于开设超市
英译:Party B is willing to lease the Premises for the opening of the hypermarkets.

1. “开店”的“开”就只用open? 这里的“开设”是“开店并且经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这含义非常清楚。
2. 租一个房子开好几个hypermarketS? 根据上下文显然是只开一个,而且这里是第一次提到,并非特指,用不定冠词就可以。
3. “用于”就只知道用“for”?

尽管这不是涉及中文修改的地方,我还是忍不住修改译文:
Party B is willing to lease the Premises to operate a hypermarket.

对于这家客户的稿件翻译,我每次都是要详细注明:我只是修改,根据原来的英语底稿修改。其他部分与我一概无关。

11/17/2007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一来觉得无聊,二来听说(Rumor had it that)这个东西"含金量"不错,比"高口"高,三来也是听说有这个东西对翻译公司申请"翻译章"有帮助,于是决定报名考一个翻译水平考试。了解下来只有二级和三级两类(最高级的一级似乎没有开考,原因不详),具体分口译和笔译。想了下,从目前实践情况和准备实际而言,还是来个二级笔译算了,口译以后考虑。

考试报名费不便宜,居然要500多。这也许是象征"含金量"吧。

我多少年来参加考试(尤其是英语考试)的风格就是几乎不关心考纲和教材这些东西。这次也不例外,直到考试前我也不知道具体考什么,题型内容要求一概不知,就知道得带上2B铅笔、橡皮和水笔――对付机读答题卡的标配,并无特别。另外还知道的是可以带汉英、英汉字典各一本――后来到了考场现场看到大家都把书包上交,并未留下字典,我几乎懵了。就磨蹭着看样吧,直到广播里说上午的考试的确不需要字典我才放心地把字典也交到讲台上去。晕。

考卷发下来总算知道上午是考"综合能力",即词汇、语法、改错、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除了完形填空是自己填,其他一概选择题。题目做了才知道,这个东西打死也就是六级到大一下学期泛读的难度。心里有点后悔……但是,既来之,则安之。40分钟搞定走人。出考场门发现正好是17路车站,周末的车厢和路面都空,索性就去办公室晒太阳睡觉……

下午考的是"笔译实务",扫了一下题目,上当感觉更加强烈。无论与考试本身宣传的重实践相比也好,还是与"实务"的名称相比也好,这考题的确名不副实。难度、长度和要求强度怎么也无法和大三翻译课上那些篇目相比。好在,纸张不错,至少跟我的水笔挺配的。写字字不化,但是还可以托托笔锋,楷书草书都可以。那么,英译中就当练硬笔书法吧!做到汉译英的时候,偶有点耐不住了,不是耐心不好,而实在是得了自然的召唤(call of nature),赶紧涂抹完毕,交卷走人。

小结一,这考试性价比不高――500多的考试费啊!定位有问题,给学生吧价格显然太贵,给业者吧,这内容有些不着边。小结二,这考试不必大费周章,带大部头字典。可怜我是背着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去的!!小结三,吃饱了撑的有空有闲无聊的,玩玩也可以!

后:回家后随便翻翻了买了一年没有动过的教材,发现其中有关"法律翻译"的诸多论述和处理有诸多错误和不当。看得出这只是法律翻译实践很少的英语老师(抑或是硕士低年级学生?)们炮制的"法律翻译"章节,当不得真!

这里胡乱涂涂,也算考过了。

“正本”和“副本”的翻译

我曾经在blog中谈过这个问题。今天(确切地说是昨天)在工作中再次遇到,突发灵感,有了新思路。注意,这里提的“正本”和“副本”并非“原件”和“复印件”的关系那么简单。

先看营业执照上的两句话: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和合法经营的凭证。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营业执照正本应放在企业法人住所醒目的位置。企业法人可根据业务需要,向登记机关申请领取若干副本。

再看看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的图片(点击可看大图):

正本: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

副本: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都是原件。

去年9月份曾经连续写过两篇关于“副本译名”的文章,主要内容摘抄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1982年版)解释如下:

副本:(1)著作原稿以外的誊录本。(2)文件正本以外的其他本。 (第342页)

复本: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第343页)

据此,“副本”其实是指“正本以外的其他本”,也就是与“正本”相对,即是“复印件”之类。而“复本”指的其实都是“正本”。

营业执照的“副本”其实也是“正本”,现在的用法,大约用的是“副”的“相对于‘主’”的含义(《现汉》第342页)。

问题就来了:


  1. 营业执照“正本”和“副本”如何英译?用original和counterpart/copy/duplicate看来都不恰当,因为这些搭配指的都是“正”与“副”的对称;

  2. 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如何用英语正确表达?duplicate本没有问题。只是,再究一步,“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如何表达?用“the duplicate of the original B.L. (or. the duplicate of the B.L.)”和“the duplicate of the duplicate (copy) of the B.L.”都不正确。

“元照”实质上是把汉语的“副本”和“复本”混同了,但从“其余的文本”可见,它说的counterpart还是直原件的“孪生兄弟”。至于后面的解释,更是在英语中把counterpart、duplicate和copy等同了。


《Black's Law Dictionary》(7th ed, 1999)第354页:

counterpart 1. in conveyancing, a corresponding part of an instrument <the other half of the indenture> -- the counterpart -- could not be found>. 2. One of two or more copies or duplicates of a legal instrument <this lease may be executed in any number of counterparts, each of which is considered an original;.


"Formerly 'part' was used as the opposite of 'counterpart,' in respect to convenants executed in duplicate, but now each copy is called a 'counterpart,'" 2 Stewart Rapalje & Robert L. Lawerance, A Dictionary of American and English Law 927 (1883).

这里,义项2的说法与《英汉法律用语大辞典》的解释完全一致,在“几份相同文件”的含义上,duplicate,copy和counterpart可以是同义词(根据 A Dictionary of American and English Law的说法,part也是同义词,因为它本来还就是counterpart的“祖宗”)。义项1的说法看来是与“营业执照”的“副本”能够契合了,即表达“某法律文书的一部分”,如果把营业执照的正副本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副本”的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correction appended, 17 Jan 2009) 就此,可以宣布counterpart解了“副本英译之困”。【M】

尽管当初曾庆幸“解了‘副本’英译之困”,但是最近在工作中发现,处理成counterpart却实实在在地会引起歧义。简单说,并不能真实有效地传达“营业执照副本”的“副本”的含义!

昨天突发灵感,从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翻译中得到启发。请看批准证书(点击可看大图):

Certificate of Approval

这里头的“批准号”翻译,一般都是用拼音处理的。

同样地,我们何不索性用拼音处理“正本”和“副本”?就用Zheng Ben和Fu Ben。一目了然!

11/12/2007

原文的奴仆

某超市的租赁合同一直很多。在历史上,他们找人翻译好了英语模版。每当中文合同有更改的时候,就根据中文合同来修改英语翻译。现在的中译英就是我在原来的英语模板上修改。

这个英语模板堪称"忠实于原文"的典范,原译者恨不能让英语的结构完全跟着中文原文来,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体现法律翻译对准确性的"最高要求"。于是,诸如此类的处理比比皆是:

汉语原文:"本条的规定不适用"
英语翻译:the stipulations of this Article shall not be appl
icable.

汉语原文本不够简练,用"本条规定不适用"即可,当然"本条不(予)适用"则更好。我一直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合同中的"某条的规定"就用"某条"就好了。"根据某条的规定"和"根据某条"毫无差别。当然,在某些语境下,为了行文(纯粹为了行文的考量),加上"的规定"也可能是必要的。

英语翻译显然是对汉语原文"死忠"。the stipulations of this Article大可简为this Article。

至于"不适用",此处的"shall not be applicable"光追求了形式上的"对等",却忘记了惯用法的"正确"。第一,这个shall就有"滥用"之嫌,句子主语是物,此处也不表示义务,何苦用shall?其次,shall表将来的用法也不恰当,法律文本和新闻本的一个共通点便是:现在时态"为王",这倒是体现客观、公平(公正)与强调"适时"的特点。第二,即便要用shall,事实上很多律师和翻译也是在法律文件中一shall到底的死忠派,用
shall not apply足矣,费什么劳什子的be applicable.

我的版本:This Article does not apply.
妥协版本:This Article shall not apply.

无论何种领域的翻译活动,对原文应当忠实从来不是争议话题,只是毕竟是两种语言(否则也不需要翻译了),从风格到形式都有可能诸多不同,完全依照原文的形式(甚至具体到语序、词序)处理,而忽略(有时是无视)译入语读者(其实是真正的客户)的理解和需要,实在是"愚忠",而绝不是对原文的真正忠实――原作者要传达的意思要么被你扭曲了,要么被你处理得让读者难以理解了,这不是原文目标背道而驰么?

陆老文章中提到《中国翻译》(其实《上海翻译》也是)等期刊极其偏重理论,言必及尤金、奈达,却少关注"实战"。凡是这些纯理论文章,我基本都是一目十行掠过的,实在看不懂,也兴趣了了。就我实战经验和个性来谈,不能做原文的奴仆,无论以何种名义。[M]

11/07/2007

《英汉法律翻译教程》笔记(五)

第六章 Force Majeure and Notice

这也是合同中的常规条款,总体花样不多,细节上可能有点小变化。有一个特点是各家对于涉及到的各项具体的不可抗力事件的译名都有各自版本,并无定法,只是在宏观上有大致的趋同而已。

先列一下教程中的译名
public agency 公共机关
riot 动乱
hostility 敌对行动
public disturbance 民众骚乱
work stoppages 停工
proper authorities 有关当局
storm 风暴

我对"民众骚乱"的译名总感觉不是特别舒服,似乎可以去掉"民众"二字,与"民众"相对的是政府、军队,发生"骚乱"就是"(军事)政变"了嘛,此处"民众"是否多余?

另外,从"不可抗力"的角度,storm译名应更详细,因为storm其实还包括暴风雨、暴风雪,都是实实在在的
" 三无" 事件。我在实践中一概处理成" 暴风雨(雪)"

这个章节没什么难的,教程中有些部分翻得有些罗嗦。第99页第三段中几个精简如下:
(1)"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本协议项下的义务的履行时间"――>"该等受影响义务的履行时间";
(2)
"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或消除不可抗事件的影响"――>" ……减少或消除影响";
(3)
" ……恢复履行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义务" ――>"恢复履行受影响义务"
――以上三个都是明确在谈"不可抗力事件",不必反复重复。
(4)"且该等未履行或延迟履行不应被视为对本协议的违约"
这句实在糟糕,我最不喜欢的"不应被视为"、"对××的违约"集中出现,让我读来似如鲠在喉。另外delayed performance译作
" 迟延履行"好过"延迟履行",前者是名词词组或者为动词词组,根据上下文,当取名词词组。修改成:"且该等未履行或迟延履行不视为违反本协议"。

"不应被视为"这个短语着实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现代汉语表达被动含义有很多方法,不是一概要像英语那样用固定语法结构(即be done)表达的,因此翻译的时候不要看到be done就用"被"。这里的"视为"就足以表达原文的被动含义。我们很少说"被视为"吧!另外,这里也无需用"应",只是一个陈述而已,不涉及具体义务,不必见"shall"即"应"。

"对××的违约"的问题是动词名词化的问题。

"对××+的+动词"是一种动词名词化结构。在法律英语中,这是一种受批评的"流行"。一句句子中大量用名词,似乎可以体现行文客观,但同时却让句子死气沉沉。无论英语中潮流如何,我认为在汉语中还是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用动词,用动宾结构,让句子含义一目了然,让句子更简洁!"对××+的+动词"结构完全可以调整为"动词+××(宾语)"。比如"对××的调查"不如用"调查××"简洁明了,比如"对××的研究"不如"研究××"言简意赅。至于动词名词化的"更高境界"便是"对××+进行+动词",比如"对××进行调查"、"对××进行研究"。这里的"进行"并无具体含义,似乎退化成了一个仅仅用作参与完成搭配的虚词。我的原则是能避免就避免。

"违约"就是"违反××协议/合同/合约"的意思,"违约"是"违反××协议/合同/合约"的简略,"违约"不是一个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对××的违约"根本不通。

(5)"不应受此影响"
如前文所述,不比看见"shall"就是"应"。"受此影响"也简略。调整为"不受影响"不是很清楚么!

此外,本章中涉及的claiming, asserting之类我的看法是用"主张"替代教程用的"声称"。[M]

LP是啥?

方才马丁过问我啥是LP。茫然。上网一查,发现今日新鲜稿子一篇。太有才了。

联合报:LP来LP去,陈水扁对LP的兴趣…  

CCTV.com  2007年11月06日 09:18  来源:人民网  
     
   [内容速览]台湾《联合报》黑白集今日刊登文章说,没听陈水扁说过一句完整的英语。陈水扁又说,马英九的律师主张听验笔录是"干涉司法,好汉做事不敢好汉当"。

   人民网11月6日电 台湾《联合报》黑白集今日刊登文章说,没听陈水扁说过一句完整的英语。他的英语程度与他的学历对比,简直烂到不可思议。身边的人说,前几年陈水扁连一句问候语都开不了口。

   现在不同了,阿扁的英语琅琅上口。前一天称赞张俊雄"有LP",第二天骂马英九"没LP"。堂堂"总统",竟然LP来,LP去,陈水扁对LP的兴趣是否有逾常人?

   陈唐山说出那两个字的时候,大家还不知该怎么写,于是出现了"卵葩"二字,也不知是否正确。后来,因此事可受公评,"卵葩"二字太直接,于 是出现了LP二字;然而,LP二字一旦取代"卵葩",竟然禁忌全失,如今连陈水扁也每日必称LP。但是,毕竟LP仍是卵葩的"译名";陈水扁老是把"卵 葩"悬在嘴边,难道不觉有失体统?

   文章指出,陈水扁也许想故示"风流",或展现"潇洒"。但是将"LP"当风流,以"卵葩"为潇洒,毕竟不符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身份,徒显其粗鲁不文而已;这正如陈水扁公然诋毁"司法",亦不能彰显其"正义",只见其狂悖无礼,目无法治。

   陈水扁已经完全失去言语节制。他说,台湾输给韩国,是因"金融改革及内线交易"所致;但尽人皆知,藉金融改革五鬼搬运的正是陈水扁,赵建铭 则是内线交易的范本。陈水扁又说,马英九的律师主张听验笔录是"干涉司法,好汉做事不敢好汉当";但是,陈水扁自己干涉司法到什么程度?面对司法的陈水扁 自己又岂是"好汉"?如此口无遮拦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难怪口LP。

   谚云:上吐、下泻,苏五元,又来一个陈小车;长忧愤,昌转移,张胆识,邱无伤,再加一个扁"卵葩"!

责编:刘莉岩

11/06/2007

“将可”和“来得及赶上” (续)

我前几天对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中的个别汉语行文提了一点看法,复旦BBS上有朋友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那些汉语表达没有问题,理解无误。

我的看法是,不能单用是否能为母语者理解作为标准,来衡量句子是否有语用失误或者是否有行文不当。另外,也不能全用口语表达习惯衡量书面语,毕竟在书面语(尤其是词典)的语境里,更需要严谨的表达方式。

刚才给咬文嚼字编辑部打了一个电话,探讨了一下。我们都是从书面的角度谈,严谨地看,编辑部的女士和我观点一致。


"将可"和"在我有生之年"都表示将来的意思,语意重复。

"来得及"和"赶上"都表示结果,语意重复。
"赶"这个动作随时可以做,永远可以做。"赶"的结果分"赶上"和"赶不上"两种。
"赶上做某事"表示的含义是"来得及做某事"或者"做某事(还)来得及"
"赶不上做某事"表示的含义是"来不及做某事"或者"做某事(已经)来不及(了)"

很遗憾,当初语言学没有好好学。所以,要我用更"学术"的方法来描述可能有点困难。

11/01/2007

与大学士扯淡~

话说大学士有英语换大米计划,他的期待是"数百斤",但基于如此期待,居然只打算每人赠送"10KG"……偶路见不平,要吼一吼。

Monkey 说:
你可以捐给食堂,为复旦平抑物价做贡献,或者你可以在光华楼下摆个粥摊

文冤阁大学士 朱 说:
要死了,做道场啊!?

Monkey 说:
赈济学子,你这个同学还能引来若干外媒广为报道,这下就发达了。兼济天下!

文冤阁大学士 朱 说:
恩 是的

Monkey 说:
凭四级证书多给一份
凭六级证书加份咸菜

文冤阁大学士 朱 说:
八级的呢?鸡蛋一枚?

Monkey 说:
凭八级证书,可以让老神仙赐一顿扁。八级了,还要混赈济粥喝。。

文冤阁大学士 朱 说:
………………………………

找几个人教会四级,然后分一份就有了,这个办法都想不出,扁!


扯淡归扯淡,大学士提到的这个四个动词(①如何 ②如何 ③如何 ④如何)如何译,倒是值得想想的。